2012-11-06 10:03:00 來源:廣州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2頁)
本報訊 近日微博熱傳“星巴克美式咖啡中國比美國貴75%”,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星巴克用料并無差別的一杯美式咖啡,被曝在美國約人民幣12元而國內要賣 21元。“國內星巴克咖啡比美國的貴了近一倍,中華煙在美國卻比在中國便宜”,不少消費者抱怨這種國內外品牌兩面夾擊的消費環境。
進口食品毛利40%~60%
“德國進口啤酒運到中國口岸成本價是2元人民幣一聽,但是它的售價在五星級賓館可以達到60元一聽。”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肖慈方說。據他介紹,層層流通與經銷環節是進口食品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德國啤酒的價格略顯夸張的話,整個進口食品行業在中國的利潤率也讓人咋舌。一家進口食品中國代理商對記者表示,目前進口食品的利潤率在國內基本在40%~60%不等(毛利潤,下同),比如一盒餅干進貨價如果在5元,零售價基本在8~12元不等。而洋酒系列產品的利潤率基本在80%以上。
品牌壟斷致價格虛高
貴的也不僅是食品,奢侈品價格的畸高也成為國人探討的話題。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奢侈品價格平均比中國香港市場高出45%,比美國市場高出51%,比法國市場高出72%。
肖慈方表示,由于中國市場較大,國際品牌對于特許權使用費的征收額度并不高。而就關稅來說,我國加入WTO以來,整體關稅水平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工業產品進口方面,進口關稅平均水平已降到8%~9%,與WTO發達國家成員國之間4%~5%的關稅水平差別并不大。
據了解,奢侈品進口綜合稅率最高的是印度,但印度進口奢侈品的價格卻低于我國;我國的綜合稅率在印度之后,但奢侈品價格在全球市場中定價最高。
中國貿促委四川省委員會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品牌的壟斷與不可替代性是某些產品價格虛高的原因。據肖慈方介紹,在進口食品方面國家的政策并未完全放寬,對食品進口商管制程度較高,相對來說也形成了壟斷。此外,消費者的畸形消費心理也造成外國商品價格虛高。
“中國制造”海外更便宜
國內進口產品價格虛高的同時,“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國外的銷售價格卻比國內便宜。“朋友從美國回來,給我帶的禮物竟然是中華煙,真讓人哭笑不得。”一位朋友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