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08:40:00 來源:廣州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和國際化的推進,銀行所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數量上已經占了絕對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外幣理財產品數量和占比都逐年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外幣理財產品318款,為2011年以來季度最低,占比僅為3.1%,而在2011年第一季外幣理財產品占比為15.8%。
理財專家表示,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下,未來外幣理財產品占比不會出現反彈;持有人民幣理財更劃算。
第三季占比降至3.1%
“去年7月買的美元沒用完現在又貶值了。當時的價格是6.37,現在只有6.09,一年多的時間就貶值了4%多。”市民張小姐告訴記者。
事實上,從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5%;而美元理財產品是外幣理財產品里面數量最多的一類產品。人民幣升值的結果就是,外幣理財產品逐年下滑。
銀率網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國內商業銀行共發行10286款理財產品,其中外幣理財產品318款,占比僅為3.1%。而2011年第一季度,外幣理財產品數量為775款,占比高達15.8%。
未來發行量難反彈
“不到三年的時間,外幣理財產品急劇下滑。”招商銀行總行外匯專家劉東亮指出,一是近年來人民幣一直升值,這就要求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要覆蓋對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因此對外幣理財產品收益要求較高,使得外幣產品吸引力下降;二是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企業和個人傾向與結匯,不愿意持有外幣;三是近年來國內理財產品市場發展比較快,比如近期推出的銀行資產管理產品等,導致人民幣理財產品迅猛發展。
從2011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近8%,平均每年升值約3%,而相比人民幣理財產品4.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美元產品需要達到7.5%才可以和人民幣產品齊平。不過事實上,美元的利率近乎零,其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不到3%。這使得持有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遠不及人民幣理財產品。
“未來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話,預計外幣理財產品的數量不會出現反彈。”有理財師表示,建議沒有用匯需求的市民將手中外幣換成人民幣,而有用匯需求的市民可將手中的外幣購買一些期限合適的外幣理財產品,以對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
(記者 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