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9 08:26:00 來源:金融投資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銀行主動“讓利”,投資者將有機會獲得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普益財富的研究員范杰分析指出,這些產品出現的最大意義在于理財產品設計思路的改變。“從類存款的思路轉向真正的代客理財思路。摒棄類存款運作實際上就是基金化的初始,上述產品已經開始將產品的價值與收益率聯系起來,可以看作是凈值管理的開端,尤其是"日益月鑫系列"產品,將扣除費用后的利得全部返還投資者,基于凈值確定收益率的特點更加突出。”
都說銀行的“便宜”不好占,如今,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或有“意外收獲”,即由理財產品最終的投資結果確定投資者的具體收益,更能凸顯資產管理的味道。
理財摒棄類存款運作
“預期收益率4.5%—5.4%,高于年化收益率5.40%的收益部分,客戶能按80%的比例獲取浮動收益,銀行按20%的收益獲取浮動管理報酬。”日前,上海農商行發行了一款理財產品給出了“浮動管理報酬”。
按照以往的慣例,對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超額受益部分多由銀行獨享,相應的風險多數也由銀行承擔。上述產品卻摒棄了將理財產品類存款運作“老套路”,。記者注意到,該產品的投資對象正好是“具有良好流動性的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
無獨有偶,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也推出類存款運作的系列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從14天至180天不等,且沒有公布預期收益率,而是約定扣除相關費用后,“投資者可獲得按照招商銀行公布的理財計劃到期年化收益率計算所得的理財收益”。
轉向代客理財本質
銀行主動“讓利”,投資者將有機會獲得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普益財富的研究員范杰分析指出,這些產品出現的最大意義在于理財產品設計思路的改變。“從類存款的思路轉向真正的代客理財思路。摒棄類存款運作實際上就是基金化的初始,上述產品已經開始將產品的價值與收益率聯系起來,可以看作是凈值管理的開端,尤其是"日益月鑫系列"產品,將扣除費用后的利得全部返還投資者,基于凈值確定收益率的特點更加突出。”
范杰指出,基金化是個漫長的過程,此過程可能會受到各方的阻力,最大的阻力就來自從現有模式向凈值管理模式的轉變。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習慣了剛性兌付文化下的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可以說,銀行理財產品在近幾年獲得爆發式的增長,完勝基金產品就是因為 這一點。而凈值管理后,投資者將面對收益的不確定性,投資習慣可能發生變化。其二,凈值管理收益共享的另一面則是風險共擔。范杰提出,凈值管理無疑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銀行能準確計量資產在不同時間點的價值,這一點對部分非標準類資產比較困難。
面對理財實際收益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如何去看待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范杰提醒到,理財產品的風險通常來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操作風險三個方面,“市場風險體現在投資標的類別上,一般而言,權益類標的市場風險大于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低信用級別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大于高信用級別固定收益類標的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和銀行的管理能力直接相關,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的過往業績、資產管理規模、業務的規范性等方面推斷銀行的管理能力,從而判斷該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