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08:2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2013年上半年,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到期收益再現“滑鐵盧”。在未達預期收益的產品中,結構性理財產品數量逾七成,甚至另有多款產品收益為零,掛鉤大宗商品和匯率的產品表現令人擔憂。
高息收益聚焦結構性產品
2013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總體發行數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銀率網數據最新統計,2013年上半年122家商業銀行共發行20473款理財產品,環比上升24.65%,從預期收益率來看,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走勢先抑后揚,外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低位徘徊。
具體而言,2013年上半年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投資期限為107天,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2%。其中,有15款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大于7%,有10款產品在6月末發行的,且投資期限均較短。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在6月末發的“聚財寶現金溢2012年6號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僅7天,預期收益率高達7%。
不過,2013年上半年的高息類人民幣理財產品仍集中出現在結構性產品中。數據顯示,上半年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4%,平均投資期限為192天。按照掛鉤標的劃分,掛鉤權益類資產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表現最優,其中掛鉤基金的11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高達13.49%。而與利率掛鉤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相對較低,僅為3.6%,低于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
從發行數量來看,掛鉤利率與匯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數量較多,占比分別為28.24%和21.68%;其次為掛鉤股票和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產品,占比分別為15.73%、14.66%。其發行主體主要為外資銀行,投資期限均在一年以上,預期收益率高于12.5%。
據記者觀察,7月銀行結構性產品的發行步伐并未減慢,但其平均預期收益較5、6月略有下滑。截止到上周,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較之前一周下滑125個基點。
結構性產品頻現高危排行榜
2013年上半年到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共計17681款,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達12444款。在到期實際收益排名前十的產品中,結構性理財產品占7成,均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其實際收益高于10%。同時,兩款權益類信托產品和一款混合類產品到期收益達9%。
不過,上半年仍有86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其中結構性產品占比也逾7成,達78%,另有7款結構性產品實際收益甚至為零。從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最高收益之差來看,未達標結構性產品中,二者之差的平均值達3.6%,最大差異值高達26.17%。具體到投資標的而言,掛鉤匯率和大宗商品的理財產品頻觸危險邊際。
“受上半年美元指數強勢上漲的影響,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遭打壓,紛紛跳水下跌。總的來說,美聯儲對QE的態度顯著影響著該類資產的價格表現。由于某些商業銀行之前錯判了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導致產品到期后收益不達標,甚至為零。”平安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
此外,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商業銀行在設計結構性產品時鐘愛掛鉤匯率,這歸因于匯率市場相較于其他資本市場相對強勢,資產價格反映了與其相關的所有信息,商業銀行易于把握其變化。不過,2013年上半年,歐元、英鎊、澳元等貨幣兌美元貶值趨勢明顯,或超過預期,這對于在2012年初發行的產品不利。
對于下半年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趨勢,理財分析師認為,以黃金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或繼續低迷,投資者可關注看跌類產品。同時,匯市波動較大,除美元有望保持強勢外,受各國央行的政策影響,日元、歐元、澳元等仍存貶值空間。
不過,結構性產品的收益最終取決于投資標的的市場走勢,其投資風險較大。求穩且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低的投資者,可關注大型城商行發行的中長期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經過了7月份的回調,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下行空間已較為有限,中長期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或進一步上升。
(作者:張苧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