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09:17: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楊嘉興與上證報記者迎面而坐,他反復強調:“我的團隊還在。如果時機成熟、條件允許,我會再次申請辦銀行。”1986年,他曾創辦首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去年,溫州金改區獲批,他再度提交設立銀行的申請,但至今未獲回應。
楊嘉興的希望之源,來自6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提到,“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再次提到上述內容。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對于動員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促進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多元化,激發金融機構市場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抱有“民營銀行夢”的企業家似乎又窺見了門縫中透出的那一絲光線。但要想真正走進這扇門,還需有關部門在制度上予以配套。消息人士透露,銀監會已召開座談會,探討民營銀行的相關制度安排。各方探討的核心是,如何坐實“自擔風險”。
希望重新點燃
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的最新評選中,工農中建四大行皆進入全球前十的行列。但我國中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的發展,仍嚴重不足。
截至2012年底,中小銀行法人機構(包含城商行、農商行、農合行和村鎮銀行)僅占銀行業總體資產規模的15%。其中,民營資本控股的城商行和農商行較少。股份制銀行中,僅有民生銀行一家民營銀行。
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在陸家嘴論壇上如此打趣道:“我之前在柏林、華盛頓和紐約參加了各種金融研討會。會上涉及很多焦點問題,但從未談過民資進入金融業的問題。這是中國特有的話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出的信息,再次點燃了民營企業家的熱情。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王均豪就難抑激動之情:“一個多月前我曾說要做一個白日夢,打造金融板塊,但沒想到這么快。聽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出的信息,我真的好激動。”
楊嘉興所創辦的城市信用社后來被改組進溫州市商業銀行,楊個人選擇退出。他對記者表示:“我移交時,沒有一分錢逾期和不良,應該說沒有給國家造成負擔。其實,就在隔壁的臺州,泰隆銀行是和我們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它們就沒有被改組,現在做得相當不錯。當然,歷史已經不能重來了。”
去年,楊聽聞溫州金融改革的消息,召集團隊開了一個碰頭會,決定以20億股為注冊規模,再度創辦一家銀行。幾天之內,就有十幾家單位意愿認購了8.75億股,這還不包括幾大主要的認購人。楊向有關方面遞交了申請,過了4天,對方回電告知:“你的材料送錯部門了。”之后便再無下文。
近期政府的接連表態,再度點燃了楊的希望。他明確對記者表示,時機成熟,會再度申請,但現階段還需進一步觀察,等待相關部門的明確表態。
去年同樣申請設立銀行的還有全世界12地溫州商會,他們欲抱團出資50億元,成立“溫商現代控股銀行”,同樣,至今未獲回應。
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也關注到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信息。不過我們打算再看看,進一步觀察政策環境,畢竟前一次拖得太久。”
風險如何自擔
有希望固然是好事,但要把希望落到實處,則需要腳踏實地的制度性安排。消息人士透露,銀監會已就如何形成一批“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召開座談會。
目前,我國實際執行的是隱形全額的存款保險制度。相關人士曾表示,現行制度“市場退出效率不高,國家負擔重”。同時,金融機構破產制度尚未得到立法確認。由于上述兩項制度尚未落地,使得新生的民營銀行如何“自擔風險”,顯得晦暗不明。
該相關人士透露,銀監會座談會上,“民營銀行能否采用無限責任制”作為可選方案之一,被擺上了桌面。對此,楊嘉興表示認同。他建議參與經營的高管需要相應的權責約束。
不過,該相關人士表示,如果僅僅對新設立的民營銀行采用無限責任制,則有歧視民資之嫌,在財務上也不好操作。他表示,要坐實“風險自擔”,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顯得更為迫切。小銀行如果經營不善,做好風險隔離,“自行關閉就是了”。
另一位知情人士也表示,假如股東為有限責任公司,那么民營銀行采用無限責任制就沒有意義,“除非股東都是自然人”。
上述相關人士均表示,在座談會上與會人士表示應從區域性的銀行起步,不能“一搞就搞個全國性”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紀志宏也對記者表示,試點初期宜從區域性銀行起步,規模不宜太大,數量不宜太多。
關于“持股比例”的問題,企業家之間的共識是,反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家獨大。上海小貸公司協會會長、大眾交通董事長楊國平表示:“關于村鎮銀行的現行制度規定,一定要讓商業銀行作為大股東、控制人。對于這一點,上海109家小貸公司,沒有一家同意的。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又變成了銀行的地方支行,被消滅掉了。”
不過,究竟是持股越多越好,還是不宜太多,則成了各方爭議的話題。王均豪明確表示:“我的想法就是給第一大股東的股權越多越好。為什么?越多,第一大股東越會用心去做,會全身心地去做。”
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呂厚軍認為,民營資本不一定要謀求大股東地位。呂表示,民間資本對金融業不一定有太多經驗。民生銀行是民營銀行的典范,持股比例就非常分散。
無論是謀求控股,還是僅有參股意愿,民營企業家的共同訴求是,在董事會中有相應的話語權。楊嘉興表示:“我不是非得追求絕對控股權,也歡迎金融機構來參股。但前提是,每個股東都能說得上話,有發言權和投票權。我一把年紀了,辦銀行也不為賺錢,不為投機,只是為了圓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