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09:23:00 來源:京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隨著6月末銀行考核時點的到來,近期市場資金面罕見緊張,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市資金價格大幅飆升,銀行間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受此影響,6月伊始,銀行就開始“沖刺”發行理財產品,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也水漲船高。根據銀率網數據,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連續兩周上漲。
□探因
三大原因致國內資金面趨緊
央行“收水”,在上周發行了110億元3個月期央票,繼續收縮流動性的操作已經讓市場驟然緊張,而以熱錢為代表的資金流出更是讓資金遭受雙面夾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大家可能都恍然大悟,外匯占款的減少,亞太地區的大跌可以看出國際資本已經開始撤出。”
央行數據顯示,5月外幣貸款增58億美元,環比下降六成,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明顯放緩,同時外幣存款減少23億美元。同時,央行公布的5月外匯占款數據縮量,5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4299.51億元,新增668.62億元,為連續第6個月增加,但環比增幅大幅下降。
此外,據申萬研究所統計,資金繼續大幅流出新興市場股市,6月6日到12日一周,流出57.8億美元,流出環比增加15%,近三周累計流出136.5億美元。一半流出量集中在金磚四國。資金流出中國股市明顯,從2月中旬至4月底,累計流出37.7億美元,而從5月中旬到6月中旬就累計流出36.9億美元,預計短期內資金繼續流出的可能性較大。
一般來說,每年6月資金面都會季節性收緊。瑞銀陳李認為,今年時間點有些提前,緊張程度也超過市場預期。
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此次資金面緊張有三個原因,“一是外匯占款減少,表明熱錢有流出的跡象;二是從外貿數據來看,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三是央行重啟央票發行,對資金緊張的局面雪上加霜。”
□現象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漲
端午節假期前的資金市場突然收緊,不僅讓銀行緊張,也引發市場的悲觀情緒。四天之內,銀行間隔夜Shibor跳漲495.8個基點,三個月以內的各期限拆放利率亦同時連升。
短期資金面持續收緊不僅促使農發行新債發行流標,有關“光大銀行因頭寸緊張,令交易方興業銀行到期資金無法收回”的傳聞更加讓本已捉襟見肘的資金市場氣氛驟然緊張。資金流動性的擔心導致銀行間隔夜Shibor利率上漲至9.5810%,創下Shibor利率開始發布以來的最高值。
對于傳聞,光大銀行辦公室稱公司各項比例正常,不存在頭寸緊張的問題,與興業銀行的交易也一直很正常。
數據顯示,隔夜Shibor從6月5日的4.62%漲到6月8日的9.58%,漲幅超過100%,且創下5年半來最高值。在小長假后的6月13日,該數據回落至6.69%,但仍維持在較高的點位。這說明同業市場拆借資金的難度加大,銀行融出資金的意愿不強烈。
“銀行現在確實缺錢,貸款比之前難批多了。”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有機構預計,節后由于央行短期內不會立刻進行大規模的逆回購釋放流動性,這一利率還將維持較高水平。
□影響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連漲兩周
根據銀率網數據,6月1日至8日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連續兩周上漲,尤其是1個月以內期限的超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幅上漲至3.98%,重回年內最高水平。截至2013年6月7日,剔除結構性理財產品,上周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9%,較5月中旬的最低點4.24%高出15個基點,基本回到今年3月中旬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水平。專家提醒投資者,由于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條款復雜、期限不一以及風險不確定,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還應該謹慎。
據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資金面壓力已經傳導到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銀行理財產品不但在發行量上處于高位,且6月理財產品收益普遍上揚,以吸引市場資金,持續走低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開始止跌反彈。
市場人士表示,6月下旬逐漸面臨季度末和半年末考核,根據以往經驗,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又將面臨緊張。受到節日備付、外匯占款回落預期及此前財政繳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資金面緊張的局面可能在短期內很難緩解。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有望繼續上行。投資者可關注大型城商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另一家第三方機構普益財富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持續走低,近期產品收益率走高或許是暫時的。普益財富預計三季度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較為寬松的狀態。反映到銀行理財市場,考慮到監管層可能在年內對資產池運作方式和債券市場監管繼續加碼,預計三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整體收益還將可能繼續下探。
□支招
近期可投資超短期理財產品
一般而言,期限越長的理財產品應當收益更高。但對比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發現,受短期資金面緊張的影響,一些短期或超短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跳升。
如工行在深圳推出的“父親節”專屬理財產品,期限為5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另一款期限為51天的產品收益預計為4.8%。而該行同期推出的98天、191天的產品收益率則為4.4%和4.35%,明顯出現收益率與期限倒掛的情況。
此外,華夏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近期發行的為期30天左右的超短期理財預期收益率均高達4.7%,與同期發行的期限接近半年或一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相當,反映了銀行短期內急于攬儲的心態。
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指出,今年1—5月,隨著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回報率較去年同期出現小幅下滑,這使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難以回升。
曾韻佼預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水平短期內還將上揚,但三季度則可能回歸下行。在目前通脹較低、經濟仍在緩慢復蘇的過程中,三季度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較為寬松的狀態。反映到銀行理財市場,考慮到監管層可能在年內對資產池運作方式和債券市場監管繼續加碼,在經過目前短期的回升后,預計三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整體收益還將可能繼續下探。
業內人士建議,普通市民可將一些零散的資金投入短期或超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對于期限較長而回報較高的理財產品,則要詳細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注意回避風險。
□名詞解釋
銀行間拆借
銀行間拆借十分常見。如果一家銀行在短期內缺錢,就可以向其他銀行借錢,并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報酬。而這利率,往往要根據兩行資金情況以及市場資金狀況而定。如果市場上的資金十分充裕,這一利率就會降低;但若是市場流動性緊張,就會出現上述飆升狀況。
(記者高晨 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