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8 08:23:00 來源:證券時報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盡管中小銀行近年來在理財市場窮追不舍,但銀行理財市場依然呈現出高度集中于大型銀行的局面。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11家上市銀行披露的理財產品總規模為4.68萬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6家銀行在其中的份額處于領先。
“理財業務市場是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市場,大型銀行憑借廣泛的客戶基礎和網點分布,單只理財產品到達上億規模并非難事,這一點令中小銀行望塵莫及。”一位城商行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銀行理財市場高度集中
中信建投證券近期通過對上市銀行理財業務進行的專題調研發現,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高度集中,2012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中,除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外,已有11家上市銀行披露理財產品總規模為4.68萬億元。而按照銀監會公布的數據,2012年年末,銀行體系發行的理財產品余額為7.5萬億元。有關數據顯示,6家大型銀行——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理財產品余額占據了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的半壁江山,銀行理財市場的高集中度毋庸置疑。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榮指出,從各類銀行來看,大行的理財產品余額在4000億元~10000億元之間,股份制銀行的規模在1000億元~4000元億之間,而小型銀行的規模僅在1000億元以內。
據其統計,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工行的理財產品余額為9940億元,位居國內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首位;建行以8200億元的理財產品余額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國銀行,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僅發售本行理財產品,不代銷其他渠道的理財產品。
而據普益財富此前統計,2012年,我國針對個人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達2.8萬余款,較2011年增加25.84%。以發行數量論,2012年城商行市場占比大幅上升6.21個百分點,至25.36%。盡管如此,在發行規模方面城商行依然處于弱勢。
“城商行近兩年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總體來說發行規模難以媲美大型銀行,預計理財市場高度集中的態勢將延續一段時間。”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業分析師稱。
資產池風險爭議
隨著銀行理財市場的日益壯大,資產池模式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對于備受關注的銀行理財產品資產池模式,前述中信建投證券在調研報告指出,上市銀行理財產品資產池的標的安全性高,高風險類資產占比低。
據業內人士介紹,理財產品資產池的構成大致可分為:債券、同業、存款、央票、金融債、信托、信貸類資產、股權類資產等。上述報告稱,銀行理財產品資產池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占比相對較高,比如同業和債券類資產,而流動性比較低的資產占比低。
以建行為例,其理財資產池中同業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占比高達80%;農行和中信銀行的信貸類資產占比為20%左右。
一位中國銀行內部人士透露,考慮到信托產品的風險問題,該行的理財資產池中幾乎沒有配置信托類資產。
對于資產池的風險問題,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客戶將資金存在銀行,很少關心銀行將存款貸給哪個客戶,購買理財產品也是同樣道理,總體上看,銀行在資產池構成方面的審批要比較嚴格,投資者沒有必要過于擔心資產池的風險。”
而另一位受訪業內人士則指出,資金池類理財產品往往無法真正做到“分賬經營”,對每一產品組合的信息披露是不足的,資金有可能投向房地產、平臺貸款等高風險領域,這使得投資者和監管者都難以判定單個產品的具體投向和風險情況。
對于規模迅速壯大的銀行理財產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近日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的一次講話中稱,近期看,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檢查力度有可能強化,重點在不恰當宣傳、不規范運作的資產池、不透明、自營與代理不分等。(記者 劉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