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8 08:28:00 來源:財經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中國人民銀行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末央行外匯占款達236669.93億元,當月央行外匯占款增加1466億元。與此同時,全年央行外匯占款增加4280億元,不及往年的五分之一。
外匯占款是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投放于實體經濟的資金,在統計口徑上分央行外匯占款和全口徑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此前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也出現1346億元的巨量增長,創出去年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量的次高水平。
對于去年12月份出現的外匯占款激增現象,分析人士認為,12月份外匯占款較11月份大幅增加,除了跨境資本流動因素外,也與外貿企業加大結售匯行為有一定關系。去年11月份美元跌幅劇烈導致部分企業的被動持匯,在12月份美元反彈作用下,企業售匯行為有所增加,從而帶動外匯占款的增長。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2月我國銀行代客結匯1699億美元、售匯1156億美元、結售匯順差543億美元,是2012年月度順差額最高值。
不過,若從全年角度觀察,去年全年央行外匯占款呈現出波動加大和增幅縮窄兩大趨勢。
盡管去年12月份央行外匯占款增加1400多億元,但去年10月份央行外匯占款僅出現10億元的微幅增長,而在去年4月份還極為罕見地出現了600多億元的負增長。
外匯占款如此劇烈波動,這在以往十分少見,而更引發市場關注的是外匯占款增幅的明顯下降:無論是央行口徑或是金融機構口徑看,外匯占款增幅正從以往月均2000多億元的水平驟然降至月均不足400億元水平。由于央行外匯占款影響到基礎貨幣的投放,因此外匯占款的驟降被一些金融學者形象地比喻為“貨幣懸崖”。
對于這一現象,央行在其新近發布的《201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2012年隨著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逐漸趨向合理均衡,加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外匯流入減少,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比上年少增超過2萬億元。
專家指出,去年我國央行外匯占款增幅的縮量,對流動性供給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央行一直通過外匯占款投放貨幣,首先影響到基礎貨幣的變化,并通過貨幣乘數影響貨幣供給,從而影響到市場間的流動性。”中金公司的一份報告認為,外匯占款增勢的改變,必將影響我國原有的貨幣投放機制,并對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銀行體系流動性供給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對中央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央行報告指出。
資料顯示,作為央行流動性管理的一大變化,逆回購正日漸扮演央行貨幣調控主要角色。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連續9個月實施逆回購操作,逆回購已成為我國流動性供給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