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4 09:20:00 來源:理財周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光大銀行填補中資行空缺,“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四期產品”實際收益13.5%。
4%至5%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但是,2012年,卻有一款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達到22%。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截止到12月9日,2012年中外資銀行共發行成立了26676款銀行理財產品。在26676款銀行理財產品中12280款披露了實際收益收據,另有14396款沒有披露。在披露數據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星展銀行的掛鉤基金的保證收益類型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高達22%,遙遙領先于其他的銀行理財產品,與居于第二名的渣打銀行一款QDII產品實際收益率相差7%。
不僅如此,星展銀行實際收益率為22%的理財產品,同時也是2012年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中收益率最高的。而在2012年的外幣理財產品中,渣打銀行的一款QDII產品以15%的實際收益率占據了外幣理財的第一名,更為可貴的是,這款產品15%的實際收益率對應的產品運行期僅有4個月,已于今年6月28日到期兌付。
星展銀行穩坐高收益頭把交椅
在星展銀行的理財產品系列中,股得利系列的預期收益一直遙遙領先,甚至超過30%,其他系列的產品只能望塵莫及。股得利系列的產品為非保本保證收益類型的產品,所謂保證收益是指保證最低收益,股得利系列的最低收益一般為0-1%的范圍。
股得利系列1211期是星展銀行發行的一款期限為1年的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標的為SPDR黃金基金。按照該產品收益結構,這款產品在沒有發生障礙觸發事件且最終收市水平高于初始水平時最高可以收到約22%的最高收益,而對于該產品的本金是保證安全的。截至目前,星展銀行披露的該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為22%,達到了最高預期收益水平,該產品將在2013年的4月22日到期。
對于星展銀行的高收益水平的股得利系列,大多數投資者并不陌生。實際上,星展銀行的“高預期收益”的頭銜并不僅來源于股得利系列,星利系列的高收益水平也在業內很有名氣的。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在今年發行至今的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水平前十名中,星展銀行的理財產品就占了8個,除了摘得收益桂冠的一款股得利系列的理財產品外,其余的7款都為星展銀行星利系列的理財產品。星利系列是星展銀行推出的與各國匯率掛鉤的保本結構性理財產品。記者發現,上述7款產品全為澳元或美元的外幣理財產品,其中澳元居多占了4款,美元產品為3款。
渣打銀行QDII理財收益居首
在今年發行的QDII銀行理財產品中,渣打銀行的一款QDII產品收益著實讓同行們“眼紅”。
2012年2月27日,渣打銀行發行了一款名為“代客境外理財QDSN12001”的產品,該產品是與摩根大通商品指數相掛鉤的一款結構性票據,也是渣打銀行今年發行成立的9款QDII產品之一。在這款產品發行之時,國內市場上一半左右的QDII產品正在經歷著巨虧扭轉無力的局面,某國內銀行的QDII產品正遭受著全線虧損,大多數銀行在2012年上半年停止發行QDII產品。6月28日,該產品已到期兌付,實際收益率為15%。同時,該產品也是2012年發行并已實現兌付的收益率最高的銀行理財產品。
據了解,渣打銀行的這款名“代客境外理財QDSN12001”的產品是以美元認購的,和同期發行的其他QDII產品一樣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結構性票據產品。不同的是,這款QDII產品的實際收益表現遠遠超過渣打銀行的其他QDII產品。截至目前,渣打銀行今年發行的其他QDII產品有兩款披露的實際收益,分別為5.5%和4.8%。
光大銀行填補中資行高收益空缺
毋庸置疑,與外資行相比,中資行在理財產品收益設計上并不占優勢,那些外資行津津樂道的可以搏得高收益的結構性產品,中資行往往也是難以企及,想要在收益率上超過或領先外資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但光大銀行的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卻使得中資行在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排名上出現在了前三位。
這款產品名為“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四期產品”,主要投資對象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委托管理期為一年,將于2013年3月19日到期。截至目前,這款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為13.5%,這在光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是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也是到目前為止中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率最高的產品。
據了解,光大銀行的這款產品為內嵌金融衍生工具的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其掛鉤的標的為麥當勞、輝瑞制藥、VISA、COACH等4只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