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3 09:09:00 來源:證券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每到年底,各家銀行為了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出盡法寶開展攬儲大戰。但今年的情況不一樣,今年存款大幅增加,銀行“攬儲”的壓力減小,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滑。
來自人民銀行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92.77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人民幣存款余額90.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4%,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個和0.3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4739億元,同比多增1510億元。
中信證券(600030)報告認為,考慮財政存款下降1149億,11月份銀行體系新增存款5888億,其中居民端和企業端均出現改善,年底前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壓力不大。
業內人士也分析,今年股市、樓市持續低迷,普通投資者都選擇銀行儲蓄作為避風港。正是因為今年存款大幅增加,銀行“攬儲”的壓力減小。業內人士透露,今年投資公司、擔保公司年底向銀行“賣存款”的情況比往年少了。
昔日的攬儲利器銀行理財產品在今年光芒逐漸暗淡。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12月第一周39家銀行共發行了417款理財產品,產品數量較一周前(11月24日—2012年11月30日)減少6款。在產品數量減少的同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同步下跌。6個月至1年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40%,環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0.41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利率市場化壓縮銀行息差收入,理財產品作為“吸儲”工具的現狀有望逐漸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