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2 10:05:00 來源:金融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229億元,同比少增400億元,但較10月份創下的5052億元新低有所回升。分析人士指出,11月份新增貸款規模基本符合預期,預計全年信貸投放將在8.2至8.5萬億元之間,明年貨幣信貸將持續穩健的態勢。
數據顯示,11月份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229億元,同比少增400億元。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出臺,經濟企穩向好,企業貸款需求有所增加。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信貸運行平穩,主要是銀行額度不足,同時年底銀行放貸動力明顯減弱,即使經濟轉暖帶來企業信貸需求有所好轉,也因為銀行原因拿不到貸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11月份新增貸款較為平穩,主要是政策維持穩健、銀行存貸比壓力較大和部分銀行放貸較為謹慎等因素所致。受存款大幅增加的影響,12月新增貸款會有所上升,全年約在8.2至8.5萬億元。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亦表示,11月份新增貸款不多,這主要和銀行年尾減少貸款等季節性因素有關,他補充說,今年由于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企業通過發債等直接融資的占比有所提高,總體上看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對當前實體經濟仍有明顯的支撐力度。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指出,總的來看11月份社會融資總規模持續增長、新增貸款符合預期。而一些周期性的因素:年末大部分企業融資需求減弱、銀行信貸額度完成等影響,也令新增貸款及社會融資總量增速放緩。趙慶明認為,較2009年和2010年的瘋狂增長,目前信貸已經進入穩健投放的時期。他預計下個月信貸規模仍然維持在5000至6000億元區間,而全年將完成信貸投放8.3萬億。他同時表示,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
累計來看,今年1至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75萬億元,同比多增9191億元。11月末外幣貸款余額6600億美元,同比增長24.3%,當月外幣貸款增加166億美元。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每年第四季度往往是銀行信貸投放的低峰期,因此11月份的新增貸款數據符合季節性投放規律;并且,今年前11個月的新增貸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據統計,今年1至11月新增人民幣信貸已約7.75萬億元,而去年全年規模為7.47萬億元。
人民幣貸款結構方面,住戶貸款增加240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89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15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281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047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31億元,票據融資減少369億元。
記者觀察發現,11月份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近四年來首度負增長,中長期貸款占比大幅降至今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11月份中長期貸款僅增1484億元,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大幅降至28.4%,10月份該占比還在56%的高位。其中,住戶部門增加1515億元,環比多增364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分少增31億元,是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負增長。
對于11月份中長期貸款占比明顯下降的原因,業內專家分析稱,一方面由于近來市場上企業風險預警事件頻發,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有所提高,信貸投放趨于謹慎。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加速擴散的趨勢,在行業分布上,從船舶、光伏、鋼鐵等困難行業向其他制造業、建筑業等多個行業轉移。另一方面,臨近年底,銀行習慣性收攏資金。從近兩年的情況看,年末兩個月中長期貸款占比均呈出現下降。
貨幣政策方面,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預期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工具保持流動性相對寬松。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建議,未來貨幣政策方向應該不會再有總量上的寬松刺激,比如說降息和降準現在看來可能性非常低。貨幣政策的重心在于關注經濟增長質量和調整信貸結構。
此外,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可以通過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理順政策傳導機制,改變資金運用扭曲狀況,從而倒逼企業實現結構調整。作為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重要內容,利率市場化及匯率市場化改革今年取得明顯進展。回顧今年以來,央行先是擴大人民幣波動范圍,繼而擴大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近期又減少了匯市干預,這些政策變化均意在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讓市場無形之手發揮更重要作用,為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