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7 08:0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配置資源更高效,內生動力更持久,辜勝阻強調,民間投資具有機制活、效率高、潛力大、可持續性強、有利于創業創新、就業效應強的特點,是“穩增長”和“調結構”的結合點。穩增長要激發民資活力,拓寬民資渠道,讓民資“接力”政府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力。
配置資源更高效 內生動力更持久
民間投資接棒發力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我國民間投資發展近年來呈現出總量比重穩步提高、投資結構逐步優化的特點,今年上半年我國民間投資已經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3.7%。專家認為,面對當前經濟的下行壓力,穩增長離不開投資,但不能靠政府投資短期刺激,而應激活民間投資,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民間投資是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關鍵,是發力開動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占固定資產投資逾六成
近年來,在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的民間投資卻依然表現出較強活力,成為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從總量來看,2010年至2012年,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60.3%、61.4%,增速為32.5%、34.3%、24.8%,分別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7個、10.5個、4.2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未來仍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在穩增長過程中,投資特別是公共投資,可以力挽狂瀾、立竿見影。但是現在不能再靠類似“四萬億”政府投資,而應激活民間投資,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配置資源更高效,內生動力更持久,辜勝阻強調,民間投資具有機制活、效率高、潛力大、可持續性強、有利于創業創新、就業效應強的特點,是“穩增長”和“調結構”的結合點。穩增長要激發民資活力,拓寬民資渠道,讓民資“接力”政府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力。
投資基礎設施公用事業
盡管從投資結構上看,民營投資在一些制造業領域投資比重占絕對優勢,但是在金融、電信、石油、城建、鐵路等壟斷領域,民間資本發展所面臨的阻力仍然很大。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將進一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及時完善細化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推出一批示范項目。
就在不久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議指出,要放開市場準入,釋放改革紅利,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同時提出,要同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專家認為,這些信號都預示著民間資本介入全國公共項目建設與服務市場將全面提速。
央行的報告也指出,要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營造民資發展良好環境
“長期來看,民間投資開放對穩定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被ㄆ煦y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表示,民間投資杠桿低、創新能力強,投資效率比較高,放開民間投資屬于結構性改革重要一環,鼓勵民間投資是一個結構性措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
國家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為民間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法治環境。將通過深化改革,為民間投資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把做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創新對民間投資的管理服務,真正確立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激發民間投資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辜勝阻認為,一方面,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優化市場準入的審批機制,規范民間投資審批程序,打破民資準入的“玻璃門”障礙;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體系,構建完整的投融資鏈,引導民資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效率提升。他強調,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時,讓民間資本來接棒有很大難度,關鍵是要實施以減稅費為重點的積極財政政策,緩解企業生存困境,調動企業的投資積極性,真正實現對企業“放水養魚”。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