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4 09:1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圖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來源:新浪財經)
中新社漳州5月23日電 (記者 張羽)“中國經濟大講壇”23日在位處福建漳州的閩南師范大學開講,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在作題為《從西潮到東風》的演講時表示,近期有關“中國經濟崩潰”的論調不絕于耳,但他認為中國未來20年仍有潛力保持年均8%的經濟高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連續7個季度下滑,到2012年第三季度僅為7.4%,2012年第四季度有所回暖升至7.9%,但今年第一季度又下滑了0.2個百分點。
林毅夫坦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連續出現這么長時間的經濟增長下滑,而且處于相對低的增長水平,這是過去很少出現的情形。”
不過,林毅夫表示,從世界范圍來看,發生經濟增速放緩的不只是中國,其他發達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處于發展中階段的新興發展經濟體,如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的經濟增速放緩的幅度比中國更大。
“中國出現經濟增速放緩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可通過加大投資解決。”林毅夫分析稱,中國前兩輪積極財政政策,多投向高鐵、港口、機場等。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如地鐵、城市污水處理、環境保護等投資空間仍然很大,也將產生很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同時強調,經濟增長必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前提,加大對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投資。
而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受歐洲、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很大,林毅夫預測,未來歐美等主要出口市場可能還將處于長期經濟疲軟。
在消費方面,林毅夫表示,部分國家出現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消費,“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能以過度消費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
林毅夫在對比亞洲多個經濟體后發現,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相當于1951年的日本,1977年的韓國和1975年的臺灣地區。在隨后20年中,這三個經濟體保持了9.2%、7.6%和8.3%的增速。由此,他推斷中國仍有保持年均增長8%的潛力,能夠繼續高速增長20年。
中國經濟大講壇由閩南師范大學主辦,活動將從2013年持續到2014年,將邀請中國經濟學界知名學者、政府機關經濟部門相關決策者、企業界高端人士等近40人,從全球經濟事業縱論中國經濟發展方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