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08:40:00 來源:國際金融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李小姐一方面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收益高于銀行存款,但李小姐對收益始終不滿意。此外,李小姐也投資股票型基金,但是她告訴記者她購買的股票型基金市值已經虧去了7%
“中國大媽”隨國際金價暴跌后的購金潮而聞名,不少專家為這些“中國大媽”瘋狂的黃金投資暗自著急,但是大媽們抄底黃金的背后也有著她們不能解決的現實困擾。
銀行理財產品屢曝虧損、股市熊途漫漫、信托投資收益率下降、債券市場審計風暴等,幾乎將“中國大媽”的“錢袋子”安全逼入絕境。通脹壓力下,自己的“錢袋子”會不會縮水?如何讓自己手中的財富不貶值?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媽”對此感到“焦慮”。
錢不再值錢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季女士和她的女兒李小姐日前加入購金大軍,她們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買黃金是因為覺得這些年手中的錢不再值錢,想要避免財富進一步縮水。
“我不懂什么通貨膨脹,只是覺得用在買菜上的錢越來越多了。”季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買頓肉菜十來塊錢,現在一斤稍微好一點的豬肉都要20多元。”
李小姐也告訴記者:“在飯店點家常菜,雖然價格沒有變化,但菜肴中菌菇、肉片等成本較高的配料明顯變少,且菜量大不如前。”
季女士的退休工資不高,每個月只有4200元,除去開銷,月余3000元左右,但這些錢只愿放在銀行吃利息。而在上海老西門附近辦公樓工作的李小姐并不甘心像母親那樣將錢放在銀行,她也并非完全不理財,李小姐一方面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收益高于銀行存款,但李小姐對收益始終不滿意。此外,李小姐也投資股票型基金,但是她告訴記者她購買的股票型基金市值已經虧去了7%。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表示,中國老百姓搶購黃金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風俗習慣所致。此外,前段時間黃金價格下跌幅度,投資者感覺比較便宜。而更為關鍵的是,最近幾年市場上流傳著很多炒作成功的案例,而且越不理智就越賺錢,誤導了一部分百姓,這次黃金炒作也不例外。
理財不會理
季女士和李小姐的理財煩惱,抄黃金底的“中國大媽”都有。
中國股市自6000點下跌后一直未能迎來新一輪上漲。中國建設投資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3年中國投資藍皮書》指出,2013年股市很可能出現上漲,但大的上漲趨勢難以再現。
市場不佳,而作為中國百姓理財的主力市場,銀行理財市場也面臨產品收益節節敗退的態勢。僅4月來看,據普益財富統計,當月,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9%,環比下降0.11個百分點;國有銀行發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4%,與上月持平;城市商業銀行發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4%,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農村商業銀行發行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7%,環比下降0.20個百分點。
如果說,銀行理財是大眾理財市場的核心,那么理財高端市場如信托也同樣難逃收益下跌的命運。從預期收益率方面看,4月信托理財市場,除房地產領域3年以內期限產品預期收益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主要領域的各期限段預期收益率均有不同層度的下降。普益財富統計,房地產利于3年以上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跌1.58個百分點至10.58%;工商企業領域1至2年期產品、2至3年期以及3年以上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下跌0.23、0.25、和0.3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領域1至2年期產品、2至3年期以及3年以上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下跌0.56、0.17和0.44個百分點。
黃金港也有風
看了以上數據,也就能理解“中國大媽”購買黃金保值的美好意愿了,但是國際金價反彈后的再度下挫給“中國大媽”潑了一頭冷水。
黎友煥指出,我們課題組對未來黃金價格走勢作出判斷,黃金價格在未來將處于中長期下走趨勢,但雖然總體趨勢是下跌,其間也必然有震蕩的反復行情,這也為套牢的“中國大媽”提供適時的解套機會。但是如果說要賺錢,機會將相當渺茫,不虧或者少虧已經是萬幸,前段時間投資黃金虧本將是趨勢。
此外,對于黃金具有對沖通脹的功能也受到各國專家的質疑。縱觀黃金價格的歷史走勢,可以發現黃金對抗通脹的作用并不強烈。
1980年至2001年,金價處于下跌通道中,從高點每盎司614.6美元跌至低點272.7美元,跌幅超過55%,而在這黃金熊市的20年中,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走好,通貨膨脹卻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長,物價上升了一倍,黃金價格卻下跌超過55%,看來通過黃金戰勝通脹的愿望并不能時時靈驗。在通貨膨脹高企的2001年至2008年,黃金也不是最好的對沖工具,這段時間中原油價格漲了14.4倍,銅漲了6.6倍,而黃金僅漲了4倍,遠遠落后。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媒體表示,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通脹的基礎要素如果與需求供給有關,把黃金作為抵御風險的保值品有意義,但現在通脹是由投資拉動和投機推動的。
(張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