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9:02: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隨著黃金價格于4月中旬上演了歷史性大跌后,散戶投資者利用難得一見的低價位大規模采購金飾和金條,黃金消費大熱。“中國大媽”10天“掃蕩”黃金制品300噸,穩穩地接住了華爾街拋出的黃金。
對于“中國大媽”而言,如此瘋狂購金,到底是單純的首飾消費,還是出于投資需求?金飾品投資的出路到底在哪?
“低價跟風”助推購金熱
自金價在上月回調至1450美元/盎司附近后,主要交易所基金因不滿貴金屬的弱勢表現,紛紛選擇脫手。據統計,今年4月,SPDR Gold Trust基金持有的實物黃金創下繼創立以來的最大規模月流出,共減少143噸。截至5月1日,該基金黃金持倉量為1075噸,是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
與機構消極看金的態度相比,民間的實物金消費迎來高潮。就中國市場而言,人們購金的熱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漲,各大金飾品店人流如潮,平時以“克”為單位的購金行為轉為以“斤”為單位搶金,甚至還出現了“一金難求”的情況。
興業銀行資深貴金屬分析師蔣舒稱,目前中國消費者的購金行為具有雙重意義。首先,受近期黃金價格和新聞宣傳的影響,“熱點效應”使得老百姓在購金心態上出現了投資沖動。另外,鑒于當前通貨膨脹速度加快,黃金依然是資產保值的避風港。不過,部分老百姓卻將首飾消費和投資需求的概念混淆,希望通過購買金飾、金條來介入黃金投資。
深圳黃金珠寶集團金雅福副董事長白建武表示,現階段,A股市場依舊低迷震蕩,房地產市場受到嚴格控制,老百姓的投資渠道有限,茫然于不知將錢投資于何處。加上,國內通貨膨脹嚴重,人們手中鈔票不斷貶值。恰逢金價從去年的390元/克高點,至今每克下跌約100元,老百姓通過低位購買具有保值屬性的黃金,以釋放部分投資風險。
同時,記者走訪在滬金飾品店時了解到,目前購金者主要抱有三種心態:第一,鑒于全球貨幣系統存在信用風險,通過購金為自己的資產買份保險;其次,一些消費者只是單純喜歡黃金,通過在低位購金以降低消費成本,或為日后婚慶送禮做準備;不過,仍有部分消費并未有清晰的購金目的,難逃“跟風購金”之嫌。
“我在報紙上看到,最近金飾品和金條市場十分火熱,大家都爭相搶購黃金。我猜想這一定是好的投資機會,這樣的熱點我怎能錯過。”一位購金者告訴記者。但當記者問怎樣利用金飾品謀取投資機會時,該購金者表示并不清楚其中的操作。
另外一位購金者向記者表示,“我看到身邊的朋友同事都在購買黃金,自己受這種大趨勢的影響,便也前來買些金鏈和金手鐲。不過,自己對金飾品未有強烈的購買需求,若不是金價處于低位,不買也可。”
金飾消費不等于黃金投資
“五一”期間,“搶金大戰”繼續升溫,內地游客涌進香港,各類金飾被搶購一空。廣州各大百貨黃金銷售成為業績主力。其中,廣百黃金珠寶專柜3天進賬1500多萬元。上海首飾博覽會更是人山人海,老鳳祥金制品銷售量同比上漲100%。
不可否認,近幾年,我國黃金飾品在工藝、創意和精美度方面不斷進步,黃金內在的文化內涵深受老百姓喜愛,金飾品始終是婚慶、送禮及裝飾的理想選擇。不過,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切勿將金飾消費與黃金投資畫上等號。若出于投資目的,建議選擇投資性金條或紙黃金。
白建武稱,黃金飾品不適合投資。由于金飾品融入了設計、制作等工序,其一克的價格比一克金條的價格高約30%。而且,金飾的回購程序較金條復雜,變現難。加上,其回購價格只能按原材料的價格計算,需將工藝費用剔除。因此,金飾品的回購往往不劃算。
同時,世元金行高級分析師趙博也認為,金飾品未來變現較困難。目前黃金市場的真金白銀不乏濫竽充數之輩,普通投資者很難辨別哪些是摻假的黃金。如果投資者單純只想對黃金的升值潛力進行投資,大可不必購買黃金飾品,金條或國家發行的限量版金幣是較為理想的選擇。老鳳祥首席發言人王恩生表示,具有紀念意義的金銀幣值得投資,其收藏價值顯著,這類金銀幣的價格波動與國際金價漲跌的聯系不大。
不過,白建武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金銀幣方面,投資者需謹慎選擇。唯有那些發行數量較少的龍頭品種,投資潛力較大。
黃金ETF推出或助成本降低
對于中短期的黃金走勢,蔣舒認為,由于美國經濟處于復蘇狀態,國際黃金價格目前仍將保持弱勢,不排除有進一步下行的可能。白建武稱,黃金存下看1300美元/盎司的風險,年內或在1300至1650美元/盎司的區間內震蕩。而對于黃金長期走勢,多數黃金分析師,未來5到10年內,黃金有望迎來新的上漲周期。
趙博稱,在此時點,投資者應采用長短結合的操作方法投資黃金,即“看長打短,謀定而動”。長線購買一定量的實物黃金等待長期收益,短線則可做一些帶有杠桿性質的黃金投資標的產品,如黃金T+D。
“如果想短期獲得交易差價,還可利用紙黃金做‘高拋低吸’。該交易方式不存在倉儲費、運輸費和鑒定費等額外費用,且有銀行信用為依托,買賣便捷,投資成本較實物金低。不過,再優越的投資手段必須基于對金價走勢的準確判斷,在何時低位進場,怎樣借助反彈趨勢拋出,這對投資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蔣舒補充到。
銀行理財師則建議,投資風格較為保守的投資者可借助銀行理財產品介入黃金市場。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均定期發行與黃金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當前產品的收益區間以看跌為主。即在觀察期內黃金價格始終保持在預設的邊界水平之下,投資者可獲得較高預期收益率。若黃金價格曾高于或等于邊界水平,投資者則獲得較低收益。中國銀行產品運營部一負責人告訴記者,金價現階段難有大幅上漲的動能,且銀行放寬了其收益區間的范圍,看跌型黃金結構性產品收益可期。
同時,據記者了解,投資于上海金交所黃金現貨合約的華安黃金ETF或上半年面世。與金店購買同等重量的千足金金條/金塊相比,華安黃金ETF有望成為最便宜的投資方式。
該基金份額以人民幣標價,每份基金份額對應0.01克黃金,按上證所最小交易單位計算,每手基金份額即1克黃金。黃金ETF除具有交易門檻低、費率低的優勢外,ETF可免印花稅,進出傭金合計約為千分之一左右,黃金ETF的推出將使國內黃金投資市場進入低成本時代。
(張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