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09:01:0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預期與利益
有位久未謀面的朋友突然打來電話:聽說那個房產稅方案是你弄的?劈頭一通責問。我怯怯地回答:那只是個建議方案。
讓我詫異的是,他隨后追問的一系列問題,我都在建議案里其實都已作了解答,但他顯然只看了第一大段。于是,我反問他:那個方案里,我還建議取消 公務員的變相福利分房,公務員住房全部封閉運行,不得上市變現,你同意么?他說:當然同意。那你為什么不看完全文再跟我討論呢?他不吱聲了。
人的本性里都有趨利避害的因子,倘若關乎自身利益,自然要堅決捍衛。前述朋友擁有的房子不止兩套,所以對第三套住房起征收房產稅表示反對。但他 不是公務員,早就看不得公務員變相福利分房,所以要反對后者的福利分房。有些朋友甚至要求從第二套住房就開始征收房產稅,因為他只有一套住房。一套住房都 沒有的恨不得從第一套就開始征稅。
每位個體都有不同的利益,即使是同一群體,也存在利益差異。這時怎么辦?首先要學會傾聽。這是達成共識的必要途徑。你都沒聽人家說完,或者文章只看一段,就噼里啪啦一陣討伐,除了激化矛盾,任何問題也解決不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資料,介紹這屆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出臺的背景。民間那個合并到18個部委的方案,是非常理想化的設想,但現實阻力太大,現階段基本不可能實現。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公務員群體已經形成強大的利益共同體,沒有他們的支持,改革將舉步維艱。
傾聽之后,就是妥協。不可能20多個部委都動,那動5個部委還是可以的。這就是我們后來看到的機構改革方案。很多年紀稍大的人,都認為激進改革在中國不太適合。這不是像民粹主義分子喊幾句口號就能做到的。
房產稅、公務員住房改革亦是如此。我一再鼓吹堅決征收累進稅率的房產稅,取消公務員福利分房,是因為我知道,取法其上,僅得其中。建議不妨嚴厲 一些,但執行一定會打折。譬如,很多體制人都明白,給公務員優惠提供住房,是不可能一刀禁止的,但公務員住房不允許變現流通,則是完全可以做到。你不能每 個月拿著住房補貼,還享受優惠住房,最后這些房子還可以在市場上變現獲取暴利,世界上好事都被中國公務員占全了。
至于房產稅,我壓根就不相信2014年能全面開征,即使未來某一天開征,稅率也不可能會有5%、8%那么高。我更看重的,是提請注意建議案里的 方法論和邏輯思考。我愿意重復一遍,如果不在持有環節征收累進稅率的房產稅,無論是轉讓環節收取20%個稅也好,對房價實行全面行政管制,以及限購限貸推 廣到更多城市也罷,都無法抑制房價上漲。
國務院要求2014年底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人將此看作是為開征房產稅作準備。這也是“按自己愿意解讀”的表現。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就可以征稅了,對于房屋而言,不動產登記制度不過是換個名稱罷了。
普通人在生活中看到的常常是自己只愿意看到的東西,即“按自己愿意解讀”,體現的是個體不同的預期,其背后是迥異的利益。個體的不同預期,如何 達成共同預期?這實際上是尋找最大公約數的過程。假如你非要說公務員就應該占有最好的資源,而公平正義是西方價值觀,那就不可能有什么共識可言。
如果整個社會預期激烈沖突、價值觀嚴重混亂,會出現什么情況?我想起了二戰前的法國。左派、極右派、保守派寸步不讓,內閣一年要換五六次。有些極右分子(相當于當下中國的極左)寧愿歡迎希特勒也不想讓左派執政,法國戰敗就是注定的了。
回到房地產。此輪調控有什么共識么?有人甚至認為調控本身就是錯誤的,對調控手段的抨擊更是未曾間斷。因此,對調控的效果也必然是歧見紛紜。沒 有比房地產市場的利益差異更大的地方了。如果只有錙銖必較的利益,沒有基本的共識,那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和未來就將永遠是一片混亂,如同二戰前被撕裂的法國社會。
(李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