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08:56: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零售業全線收縮洗牌在即
昨日,市場傳聞廣百股份將關掉開業僅三年的武漢店,盡管公司方面未予承認,但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證實,其已確定撤離,只是具體時間還沒有定。同日披露的人人樂年報顯示,該公司在2012年關閉了8家門店。向前追溯,零售巨頭沃爾瑪在3月下旬宣布關掉3家門店,春節前夕,卜蜂蓮花和王府井洋華堂也曾宣布關店。
盡管目前的情形還稱不上關店潮,但零售行業整體收縮已是事實。在消費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跑馬圈地”已接近尾聲,優勝劣汰的整合洗牌則已悄然開啟。
A
人人樂巨虧敲警鐘 超商業關店潮已現端倪
人人樂昨日披露年報,公司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增長6.79%,但營業利潤卻降至-7385.59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4.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61.48 萬元,同比下降152.90%。
人人樂將虧損的原因歸結為成本上升、行業競爭加劇、電商沖擊等多方挑戰。據年報,公司可比老店業績同比出現下滑,同時公司近兩年新開門店培育期延長,人力成本、租金等剛性費用持續上升。另外,報告期內公司關閉了8家門店,也對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的計劃,至去年年底公司本來應在廣東、陜西、四川等地新開66家超市,但實際僅完成了46家,尚有20家超市沒有如期開業。年報進一步透露,公司2012年新開店僅6家,低于8家的關店數量,以此計算,去年公司門店數反而減少兩家,可謂極不正常,這也反應了行業環境的變化和公司的收縮態勢。2013年,公司計劃新開店也僅10家左右。
人人樂的收縮并非個例。查詢公開資料可知,3月下旬,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密集宣布關閉中國區三家門店。2月末,合資家電零售賣場萬得城在登陸中國市場兩年多后宣布關閉所有在華門店并退出中國市場。
春節前夕,隸屬正大集團旗下的零售賣場品牌卜蜂蓮花和中日合資零售賣場王府井洋華堂也分別宣布將關閉旗下位于北京繁華地區的一家門店。另外,百安居也關閉了武漢一家店,體育品牌李寧公司更是在2012年關閉了全國1800余家門店。
券商研究人員分析,人人樂出現的問題主要與公司自身的管理有關,當然整個珠三角零售業的殘酷競爭也是一個原因。門面租金、人員工資等剛性成本不斷上漲,加之消費增速的放緩和電商的沖擊,零售行業高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即使是永輝超市這類業界公認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在去年也放緩了擴張的步伐。
而外資零售巨頭的密集關店,則很大程度上與門面租金的大幅上漲有關。沃爾瑪等外資巨頭多在1995年和1996年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由于租房合同一般在15年到20年,近兩年將密集到期,如果租金漲幅太高,又面對國內超市的嚴酷競爭,也只能被迫選擇撤離。
一家大型零售上市企業的總裁在與記者交流時就表示,公司的戰略已經轉變,將不再輕易新開一家門店,在做精做強現有門店的同時,將主要開展對中小型零售企業的兼并收購,通過控股合作的方式進行擴張。
B
廣百異地擴張潰退 百貨業“跑馬圈地”暫告段落
昨日,市場傳聞廣百股份將從武漢撤離,這是廣百百貨挺進華中地區的第一家分店,2010年5月才開業,目前還不到3年時間。公司總部和武漢店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暫時無法回應。
2012年10月份,市場傳聞廣百百貨將關掉成都店,公司當時還予以否認,不過,公司最終在春節前通過公告證實,關店原因是“經營狀況不如預期”。記者從武漢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廣百百貨的撤退已經確定,但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在廣百百貨武漢店現場,記者也看到很多柜臺已經清空。
和超市相比,大型百貨的體量決定了其開店和關店都會相當謹慎,查詢公開資料可知,從2012年年初至今,大型百貨的關店事件一共也只有4起,一是去年年初成商集團關閉了一家店,原因是連續兩年虧損;二是廣百股份關掉其成都店;三是金鷹商貿集團關掉其蘇州店,公司解釋是業務的正常調整;四是此次廣百從武漢的撤離。
對廣百股份來說,關掉武漢店意味著公司全國擴張戰略的受挫。2009年,公司提出“大踏步發展”的擴張戰略,一改過去只在廣東省內發展的策略,頻繁出擊外省,連簽成都、深圳和武漢等外埠店,但時至今日,這三個店都將關門。虧損無疑是公司選擇止血的原因,2012年年報顯示,廣百武漢店實現營業額9000萬元,虧損逾2000萬元。
“3年為百貨的一個培育周期,一個培育周期都沒結束,廣百就急著撤退,應該是公司沒有看到在短期內改善的希望。”某長期跟蹤公司的券商研究員分析,在他看來,這種撤退雖然與公司自身有關,但也反映出目前的行業態勢,新介入一個城市的百貨業已經非常困難。“競爭早已白熱化,沒有多少新人的空間。”
“各路諸侯都已經起來了,跑馬圈地的時代基本結束了。”該研究員認為,持續上漲的房租、人員工資等剛性成本,已經極大地抬高了百貨業的成本,而供應商的區域代理形式,又進一步加大了這種成本,未來新店的主流形式,應該是通過自有物業來發展,或者和地產商深度合作。
C
增速不再支持大擴張 零售行業整合拉開帷幕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2012年全國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8.3%,增速比2011年放緩7.6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1-2月中國社消總額同比增長12.3%,較2012年同期14.7%的增速放緩2.4個百分點,大幅低于市場預期。
“行業的黃金期已經結束,高速增長的時代或將成為歷史。”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這一觀點。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零售行業有重啟增長的可能。
從多個市場主體的表現來看,不少大公司已經在為轉型做調整,如銀泰百貨日前更名為銀泰商業,盡管被調侃沒有學蘇寧爬到“云”上去,但其百貨、購物中心、銀泰網三大業態的架構已非常清晰,公司CEO陳曉東也強調,將融合實體與虛擬,拓寬多品類經營,致力“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超市業態中,永輝在突出生鮮的同時也加大了服裝等傳統百貨板塊,力爭做綜合性購物體驗中心。
除了自身的調整外,不景氣的環境也為行業并購整合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目前零售業的估值普遍較低,這也導致了一系列的舉牌事件,如卓爾對漢商集團的舉牌,新光控股對中百集團的舉牌,豐琪投資對東百集團的三次舉牌,以及茂業系對大商股份的舉牌等。
大手筆的并購也已發生。今年2月,王府井百貨公告收到控股股東王府井國際的通知,其境外全資子公司貝爾蒙特以19.97億港元(約16.03億元人民幣)拿下春天百貨39.53%的股權。可以預期,這種并購整合活動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密集發生。
(覃秘 華笑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