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3 08:25:0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去年年底屢屢企及匯改以來新高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次在4月初連續三天創下了新高。
銀行間詢價系統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昨日以6.2004開盤,并以6.1986收盤價創出自匯改以來首次升破6.2及連續三個交易日刷新匯改以來高點。
而伴隨人民幣連續走強,市場人士指出,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回升,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未來仍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壓力。
宏觀數據力挺人民幣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2586,較上一交易日升值88個基點,刷新誕生以來高點6.2670。
而此前的4月1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2674,較前一交易日繼續走高15個基點,距離匯改以來高點僅差4個基點。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近期中國的出口、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等數據相對不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之前市場對中國經濟動力不足的擔憂,這可能是人民幣近期走強的邏輯。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3月官方和匯豐制造業PMI雙雙回升,官方PMI小幅反彈至50.9,連續第六個月處在榮枯線50上方,匯豐PMI終值回升至51.6,和初值基本相符。
一般而言PMI是中國經濟的先行指標,其數值處在50枯榮線上方,意味著宏觀經濟增長態勢較為良好,因此PMI連續數月高于50,這顯示中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為人民幣匯率漲勢繼續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近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3,遠低于預期值54.2,宏觀指數的一起一落,助推人民幣漲勢更為兇猛。
警惕升值負面效應顯現
但劉東亮也指出,短期宏觀數據向好并不足以解釋人民幣為什么近期出現了加速升值。
其實從2013年一開始,人民幣匯率就維持強勢態勢,延續了去年9月份以來持續升值的態勢,截至1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達到了6.2136的歷史新高。但此后的1個月,人民幣開始小幅貶值。到2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2427,回到了去年12月中旬的水平。
進入3月,人民幣匯率重新進入升值通道。在境外遠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和境內的即期市場走勢完全相符。在經歷了2月份短暫的貶值預期后,目前香港12個月的人民幣NDF市場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新呈現出升值趨勢。
對于人民幣走強的影響,劉東亮認為短期肯定會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加大國內對流動性調控的難度;中長期看,一是會給出口部門帶來壓力,二是在現行匯率形成機制下,如果美元進入升值周期,會造成人民幣追隨美元被高估,引發資本外流和投機。
由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升值,相對美元升值的人民幣,自然也對世界貨幣出現了升值。若人民幣繼續對美元升值,將會使得人民幣對其他貨幣以比美元更快的速度升值。因此,業內普遍預期短期內有可能引發國際資本大量涌入,這對國內流動性將構成挑戰。
但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也指出,近期人民幣匯價持續高企,但從2005年匯改至今,對美元(亦即港元)只升了33%,相比1985年廣場協定后,日元對美元于兩年內升值90%,只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中國出口增長已從過去10年間的20%,回落至10%的可持續水平,人民幣升值幅度將減慢至每年2%至3%。增長型貨幣如澳元、紐元及加元升值幅度可能比人民幣高,但波動亦較大。”他說。
大幅升值缺乏基礎
對于人民幣匯率下一階段的形勢,劉東亮認為今年的升值目標可能比年初我們預計的6.15的水平要高,還是認為波動會加大,雖然目前還沒看到。
“人民幣匯率仍然面臨升值壓力。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央行仍應保留干預的空間,適當保留匯率政策的彈性,強化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防止市場出現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預計二季度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至6.18左右。”中國銀行此前發布的2013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也指出。
但交行金研中心昨日指出,展望4月在中國經濟持續溫和復蘇的大背景下,預計企業和居民的結匯意愿依然強烈,加之有一定資本流入壓力,人民幣仍將面臨一定程度的升值壓力。但維持匯率基本穩定仍是政策首選,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大可能出現。
“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有所放慢,人民幣匯率已經不具備大幅升值的空間,且大幅升值對出口不利;而另一方面,從人民幣國際化、獲取國際資源和避免資本大規模流出等方面考慮,大幅貶值也不可取。”交行金研中心報告指出,“隨著經濟增速小幅回升,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未來仍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壓力。預計2013 年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運行格局,彈性可能有所增大。”
(于艦 康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