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1 08:20:00 來源:信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讓投資人“聞風喪膽”的IPO是否又要卷土重來?
昨日證監會在媒體通氣會提出發行體制改革的五大思路,雖然對于IPO重啟的具體時間依舊諱莫如深,但有分析師表示,隨著市場回暖,IPO重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證監會此舉也是在試探市場的反映,綜合各方面的信息,預計4月份IPO重啟的可能性較大。
IPO改革五大思路
昨日下午,證監會召開媒體通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該負責人介紹了下一步發行體制改革的五大思路,主要工作包括:
一是修訂完善相關制度,細化信披的要求,淡化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
二是開展IPO專項核查工作,并結合工作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檢查中取得的經驗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規范中介機構和發行人的相關行為。此外,針對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核查“是證監會在核查”的誤讀,他進一步解釋核查事實上是由中介機構等對發行人做專項核查,證監會對自查報告按照日常審核要求進行核查,并采取抽查,而非證監會直接核查。
三是完善定價約束機制,會進一步提前預披露時間。
四是詢價配售的新情況和新特點,繼續抑制炒新。
五是打擊粉飾業績等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至于創業板的發行如何創新,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研究如何根據創業板企業特點,創新發行方式,探索建立符合創業板特點的“小額、快速、靈活”的發行融資制度,以同等規模資金支持更多中小企業發行上市,多渠道抑制非理性定價和炒新問題。
研究再融資審核機制
通氣會還回應了再融資是否下放至交易所來審核的問題,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和IPO相比,再融資確實有其特點。比如已有持續的信息披露,其經營情況投資者較為了解,市場分析跟蹤也較為充分。
因此,對于再融資審核機制,確實是應該和IPO審核機制應該有不同安排。
他說,就如何進一步改進再融資審核機制,使之更加符合再融資的特點,更加適應市場化的需要,證監會確實和交易所作了共同的探討和研究,也希望使自律組織在發行方面的探索能夠結合證監會的工作。
籌專門機構保護投資者
昨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還透露,證監會一直在積極推動立法、司法部門逐步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和賠償機制,正在抓緊籌備成立專門機構,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獲得股東資格并參與公司治理、行使股東權利、提起民事訴訟等,不斷強化投資者權益救濟機制。
相關分析
IPO重啟“短空長多”
證監會祭出IPO改革五大思路的消息一出,立刻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是在為IPO的重啟吹風。“目前,A股市場IPO處于暫停狀態,但是這種態勢,不可能長期如此,IPO重啟也是勢在必行,只是選擇在什么時間合適,目前還沒有定論,管理層也在不斷試探市場的態度”。
長年以來,我國市場IPO處于宏觀上供大于求,微觀上供小于求的狀況,炒新、三高問題也長期困擾市場。除了降低境外上市門檻、分流部分企業去新三板等替代途徑外,如何通過完善制度規則、完善審核體制破解所謂IPO“堰塞湖”的心理困局,無疑是監管層今年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裕澤投資的總經理張亮對信息時報記者表示,本次IPO的“利劍”核查行動,要從財務核查著手,其根本要求在于,使在審企業從擬上市初期就將信息披露做實,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企業的經營情況,方便投資者進行投資判斷。同時,也督促中介機構盡職履責。嚴格的財務核查客觀上必然造成一部分擬IPO企業撤單,但這并不是財務核查的最終目的。此前中小板、創業板確實出現有個別公司突擊上市,粉飾報表,給投資人造成巨大損失的情況,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綠大地。
煜融投資總經理吳國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IPO重啟是必然的事情,對于大盤短期內可能會形成一定的影響,不過如果證監會能夠一直從嚴下去,將一些垃圾公司摒除出場外,把一些質地優良的公司納入市場,將對市場形成長期利好。最好配合退市政策,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樣才能全面激活市場。
申銀萬國分析師預期,隨著市場回暖,IPO在三四月份便會重啟。按照證監會對擬上市企業財務核查的時間節點,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將在3月31日前報送自查報告。據此推測,IPO在4月重啟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如果二級市場持續回暖,也不排除管理層會先對那些已過會企業開放IPO閘門,IPO重啟的時間窗口也可能會提前一些。
(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