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3 08:57: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在工業領域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的兼并重組一直被視為當前工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如今政策層面再度發力。
昨日(1月22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和農業產業化共九大行業和領域的兼并重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特別明確了2015年要達到的產業集中度要求。
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本次《意見》與以往類似文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主張由企業通過平等協商自愿自主地開展兼并重組。
多名行業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各行業所面臨的兼并重組情況不一樣,總體上此次發布的兼并重組方案會對重點行業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準則
同樣是位列九大行業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困難程度要遠遠低于鋼鐵行業。
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盧寧告訴記者,水泥企業的生產能力主要是通過水泥熟料來體現的,所以通過水泥熟料所占比例就可以了解全行業。目前全國前十家水泥生產商熟料比例到2012年就已經達到45.8%,而根據工信部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要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的建材企業集團。由此看來,這一目標似乎不難實現。
不過水泥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等普遍問題。盧寧表示,2012年10月的全國熟料產能利用率僅為63.55%,由于10月是傳統旺季,行業內認為80%以上的產能利用率才是比較正常的情況。
朱宏任表示,此次意見涉及到的九大行業和領域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規模經濟效益顯著,但目前這些行業的組織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
不過,郭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鋼鐵企業兼并之所以困難重重,是因為沒有具體細則,應該由政府相關部門或者中鋼協來引導企業兼并,畢竟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涉及很多利益分配的問題。
而根據朱宏任的介紹,本次發布的《意見》與以往類似文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準則,尊重企業意愿,由企業通過平等協商,自愿自主地開展兼并重組。
產業集中度指標得以明確
“我個人感覺,鋼鐵這一塊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的話,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大宗商品資訊門戶網站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郭凱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這次發布的《意見》中,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集團,6~7家具有較強區域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據了解,早在2011年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就已經提出了前十家鋼企集中度達到60%的要求。而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011年底,我國前10家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48.9%。不過在采訪中,有部分分析師對此持有不同意見,認為當前我國前10家鋼鐵企業市場占比不到45%。
“目前我國的鋼鐵企業沒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就是因為自身不夠強大。如果企業形成一定集團規模的話,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上也會有更多的話語權。”郭凱認為,工信部提出建設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企業的目的非常明確,但依照現有條件來看,完成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的難度。
除上述目標外,工信部還表示,重點支持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鋼鐵企業延伸產業鏈,重點支持鋼鐵企業參與國內現有礦山資源、焦化企業的整合,鼓勵鋼鐵企業重組符合環保要求的國內廢鋼加工配送企業。
“我國區域性的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很好實現,之前在山西調查時,當地企業抱團取暖的意識已經非常強烈。”郭凱稱。
(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