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教育 旅游 圖庫 社區
                >> 返回映象網首頁
                專家稱南方集中供暖威脅能耗 經濟難承受

                2013-01-15 09:05: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據中央氣象臺資料,中國正在經歷28年來最冷的冬天。中國南方多省區低溫天氣持續,普遍缺乏供暖設施的居民叫苦不迭。南方供暖問題被關注。

                  研究者們稱,學界基本達成共識,南方不宜復制“大而全”的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不然能源供應將面臨巨大壓力,并且成本高昂。

                  爭論焦點是南方該如何采暖。部分專家認為,應采用分散供暖方式,鼓勵使用新能源。有專家認為,十年后北方或將學習南方模式。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就南方冬季采暖成立課題組。其負責人表示,南方冬季采暖仍處于路徑設計階段。

                  根據1月初的消息,2012年11月下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零下3.8攝氏度,為近28年最低。

                  隨著氣溫下降,中國南方供暖問題被關注,更因有媒體報道“專家稱南方人習慣濕冷,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導致身體不適”引發爭議,讓南方供暖問題驟然升溫。

                  2012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的提案《將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受到媒體關注。

                  1月8日,張曉梅說,這幾年南方省市幾度冰封千里,長江流域百姓難熬寒冷冬季。

                  不僅張曉梅,湖南、湖北、江西、江蘇、貴陽等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出供暖線南移的議案、提案。

                  武漢市人大代表池莉說:“城市發展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標準應該提高,不能停留在不凍死人的下限。”

                  不過,多年來南方冬季集中供暖一直停留在呼吁階段。

                  1月11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國家發改委已組建南方冬季采暖課題組。隸屬于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學會低碳研究中心的該課題組負責人楊利民表示:“課題還處于調研階段,在探討一些可行的路徑。”

                  歷史成因

                  一“線”分冷暖

                  由政府補貼的冬季集中供暖,由一條“線”決定,已沿襲60年,如今頻被質疑。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陳振樓介紹,1908年,中國地學會(現在的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在《地文學》中,從自然地理分區角度,提出將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

                  它是中國地理氣候的分界帶。秦嶺對冷熱空氣有阻擋作用,南方處于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天最低氣溫不低于-5℃,且低溫時間持續較短。

                  這條線的初衷,是為當地建筑和農作物種植做參考。

                  據主管城鎮供熱的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上世紀50年代,“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來提出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集中供暖區。

                  這就是中國“南北供暖線”的來源。

                  “把秦嶺—淮河線作為供暖分界線不夠嚴謹。”華東師大陳振樓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厄爾尼諾等現象導致極端氣候頻現,寒冷南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南方冰災。

                  “提供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需要供暖的時候就供暖,這沒有任何疑義。”1月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說。

                  試水遇阻

                  集中供暖遇能源緊缺

                  南京、杭州、武漢、揚州、南通等長江沿線城市,過去幾年陸續施行部分小區集中供暖。

                  武漢2006年啟動“冬暖夏涼”工程。2010年8月,《江蘇省節約能源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進行城市熱力規劃,推廣熱電聯產、集中供熱”。

                  不過,據媒體報道,武漢“冬暖夏涼”已三次爽約。這個冬天,原定于2012年12月1日供暖的一些小區,直到12月中旬才開始供暖。

                  據負責供熱的武漢德威熱力公司項目經理凱華介紹,供暖延遲,是卡在了能源環節。武昌電廠因天然氣供應短缺未能履約,后來由煤炭發電的青山電廠代為供熱。

                  凱華介紹,中石油、中石化近期調配至武漢的天然氣每日僅300萬立方米,缺口上百萬立方米,為保居民用氣,只得大幅壓縮熱電廠供氣量,電廠也就無熱可供。

                  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吳清介紹,武漢非冬季每天用掉230萬立方米天然氣,進入冬天,每天劇增200萬立方米。若是全城200多萬戶家庭都集中供暖,增加的天然氣用量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遭遇能源瓶頸,武漢并非孤例。國家發改委的楊利民介紹,根據他到南京、合肥等城市考察,部分小區暖氣管道都鋪設好了,但供應問題還沒有解決。

                  暖通界業內人士、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網總裁蕭評近年來也在參與南方冬季供暖的頂層路徑設計。1月10日,他說,能耗是南方冬季采暖核心問題,“在南方實行大集中供暖,幾乎不大可能”。

                  能耗難題

                  南方建筑不宜集中供暖?

                  2012年3月,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公開表態,不能把集中供熱盲目照搬到秦嶺淮河以南,不然對能源消耗是個巨大威脅。

                  1月11日,清華大學教授江億認為,如果南方復制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

                  去年,江億的課題組完成了“中國建筑節能的技術路線圖研究”項目,研究結果為中國建筑總能耗畫了一條“紅線”:不能逾越10億噸標準煤。

                  2012年,中國建筑用能總量已超7億噸標準煤,預計到2020年,全國城鎮化人口將從目前的6.7億增加到10億,而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在10億至20億平方米。

                  他提供給新京報記者的數據,我國南方地區城鎮需要供暖的住宅約70億平米,如果全采用集中供熱,與目前比較,每年能耗要增加5000萬噸標煤。

                  另外,南方建筑特點被認為不利于保溫,將帶來更大能耗。1月10日,中城科綠色建材研究院葉利榮介紹,北方墻體磚層厚度一般為37厘米,俗稱“三層磚”;南方墻體厚度一般為24厘米,俗稱“兩層磚”,保暖性能更差。

                  同時,專家們認為,南方冬季短,投資巨大的集中供熱設施將大部分時間空閑。

                  楊利民稱,南方供暖期只有數十天,不宜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這在學界已經達成共識”。

                  建設成本

                  經濟投入難以承受?

                  能源供給的限制之外,經濟投入巨大,也是南方集中供暖被反對的焦點。

                  國家發改委楊利民介紹,現在普遍觀點,南方集中供暖涉及一大筆基礎投入,對一些經濟基礎不太好的地區,會帶來不小壓力。地方政府、用戶承受上會有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適應集中供暖,南方必須進行大規模熱源、輸送管道建設,以及房屋改造。其工程量將不亞于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指出,很多南方城市樓盤建造時并無集中供暖方面設計,如進行樓盤改造,成本極高。

                  南方集中供暖的支持者們則認為,政府應當對該項目提供類似北方的財政補貼。

                  張曉梅曾在提案中呼吁,由國家、省兩級投入建設資金,并將供暖補貼納入財政預算。

                  2010年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曾設計了一套“梯度取暖補貼政策”。按其測算,南方冬季總補貼額約占全國財政總額的2%,“應該是財政可以承受的”。

                  國家是否會有相應補貼計劃?楊利民表示作為研究機構并不掌握情況,“國家層面應當不會作出統一規定,各地政府可能會出臺一些當地相應補貼政策。”

                  “集中供暖政府不能給補貼。”武漢市發改委主任吳清說,武漢能享受集中供暖的畢竟是少數人,政府補貼會引發新的不公平。

                  南方圖景

                  分散式采暖與新能源

                  楊利民認為,南方得采用適合南方特點的分布式采暖。

                  據統計,武漢目前以熱電廠為熱源的集中供熱為主,另有部分燃氣空調、地源熱泵供熱,還有約6萬戶居民安裝了分戶式采暖系統。

                  據報道,在南通一些小區,采用了污水源熱泵(以城市污水作為冷熱源的一項制冷制暖新技術),或地源熱泵(利用地球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能源技術)集中供暖。

                  江億認為,南方冬季溫度不是很低,非常適合采用各類熱泵技術供暖,這些技術適合分戶或分棟的分散供暖方式。

                  他認為,這一方面節省能源,他稱,分散供暖,每平方米每冬季只需5公斤標準煤,是大規模集中供暖所耗能源的一半。另外用戶經濟負擔也更節省,以100平米住宅為例,采用空調熱泵方式,每冬季約需600元;燃氣壁掛爐,每冬天1000元;集中供熱,每冬季1500元。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網總裁蕭評,看好新能源的應用。“你能想象,一棟建筑的玻璃幕墻可以建筑提供電力和保暖嗎?”

                  江億說,北方集中供暖本身存在較大沉疴。根據大量實測,北方集中供暖導致的“過量供熱”造成相當于總供熱量15%—30%的熱損失。

                  在北方,早在十年前就啟動了“供熱改革”,實行供熱量可調節,把按面積收費改為按供熱量收。但由于技術、體制、機制諸多原因,“熱改”成了“比房改還困難的改革”。

                  蕭評樂觀估計,也許再過10年,南方的冬季采暖效果將超過北方,到時候,北方興許會反過來向南方學習。

                  (吳偉 實習生 葉宇婷)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映象網>> 財經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財經|娛樂|女性

                    教育|旅游|圖庫|社區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日本tvvivodes人妖|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第一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9热在线精品免费播放6| 岳在我胯下哭泣|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免费理论片51人人看电影| 老司机天堂影院| 国产片**aa毛片视频|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观看视频在线中文| 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天天摸天天摸天天躁|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道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午夜伦伦影理论片大片| 老师吸大胸校花的奶水漫画|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97av在线播放| 国内不卡1区2区|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