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09:5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被稱為廣西“光伏之都”的興安縣日前被指造假,企業疑請臨時工表演上班,并以發展光伏產業之名“圈地”,引發社會關注。興安是否借光伏產業圈地?進入“寒冬”的光伏產業,該何去何從?近日奔赴興安調查。
以光伏之名圈地、表演?
部分企業留有少量空地,企業員工表示沒有聽說“表演上班”
近日,選擇網文涉及的幾家光伏企業調查。
“表演也要有道具。我們是生產線作業,上道工序沒東西做,下一道工序拿什么來表演?”吉陽光伏應用有限公司制造部工人鐘聲芳告訴,公司沒有“表演上班”。
在桂林尚鼎新能源的開方車間,員工譚寧告訴,開方操作員工上崗前,要進行2個月培訓,臨時來個人根本干不了。
吉陽控股集團總經理周柏林說:“在去年經營最困難的9月20日至11月12日,集團在興安的4家企業全部停產放假。放假期間,員工每人每月發放690元生活費,不接待任何參觀。‘領導參觀,請臨時工來表演作秀’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而且因為行業不景氣,領導來參觀的很少。”周柏林說。
關于表演上班與圈地開發商業地產的傳聞,采訪了興安鎮護城村村主任羅修平。他說,“我們村有二三十人在光伏企業上班,聽說生產不景氣,但沒聽說過表演上班的事。”他認為,縣里發展光伏產業對村里是好事,一可以解決就業,二能帶活村里經濟。對圈地開發房產,他表示沒聽說。
發現,光伏企業選址在郊區,走了一圈也沒看到商業樓盤項目。對此,周柏林說,“公司把心血都投入到光伏主業上了,哪有什么心思搞房地產,更何況在這么偏僻的郊區搞?”
周柏林介紹,吉陽新能源廠區占地200多畝,尚未利用的空地約25畝,“按照我們與縣里的協議,所有土地10年內不得另作他用。”
“興安14家光伏企業共占地1100畝,總投資20多億元。”興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盧嵩接受采訪時說,2008年以來,興安縣光伏產業園共獲得自治區政府3個批次新增建設用地的批文,共獲批土地面積60余公頃(960余畝)。此外,位于興安鎮冠山村的原中央企業桂林普天電信設備廠依法破產后公開拍賣,興安縣政府參與競拍取得該廠國有土地使用權,面積約64.14公頃(約960畝),列入光伏產業園規劃。“除去安置原國企職工住房用地、產業園區水電路綠化等配套設施用地外,還有近500畝可用。目前,產業園還剩兩三百畝的儲備用地,都由園區管委會掌握,供后續招商使用。”
光伏企業狀況怎樣?
生產中斷數月,有的企業現已恢復生產
興安光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如何?
在桂林吉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制絨、擴散、鍍膜、絲印、檢測分選等工段大約有幾百名工人在崗生產;在桂林尚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門衛攔住,告知公司正在建冷水塔,進行技術改造,不能進入;在桂林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沒有生產。
根據幾家企業提供的2012年員工考勤表、工資發放冊等原始資料顯示,吉陽新能源公司在崗員工410人,工資發放到1—9月,10月份停產一個月,發放基本生活費,11月份恢復生產;尚鼎新能源在崗員工89人,工資發放到1—10月;凱創光伏在崗員工40人,工資發放到1—10月。
“2011年底以來,因受國內外市場變化,特別是歐盟、美國‘雙反’政策影響,整個光伏行業都步入‘寒冬’。受此影響,興安的光伏企業生產運行也不穩定,有的企業還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盧嵩說,“但園區內的光伏企業都在千方百計保運轉,一些企業還堅持發放工人工資,目的是積蓄技術骨干力量。”
盧嵩介紹,2008年底,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光伏產業處于低谷之際,興安縣引進北京中聯科偉達公司,開啟光伏產業的發展。到2011年,全縣光伏產業產值為46.53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的41.93%,上繳國稅1000萬元、地稅4199萬元。
“目前,興安的光伏產業在整個行業鏈條中處在中下游的位置,除了硅料不生產外,鑄錠、切片、電池片、組件及其他應用產品等都有生產。”盧嵩說。
“興安在上一輪產業沖擊中沒有受到太大損失,整個產業鏈目前負債僅4.8億元。”興安縣委書記羅永東說,2012年以來,興安光伏企業通過賺取加工費維持運轉,并以國內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加大研發、生產力度。
下一步如何發展?
借助國家政策,挖潛國內市場需求
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這讓周柏林喜出望外。“近期,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陸續出臺,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發展光伏產業的信心。”盧嵩認為,興安的光伏產業在新一輪行業整合中被市場倒逼著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
“原來,中國的光伏產業被稱為‘三頭在外’:原料、裝備技術、市場在國外。”周柏林說,現在正進行自我轉型,努力推出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系列產品。
“光伏應用產品國內市場很廣。我們做了測算,如果把現有路燈改造成太陽能路燈,單是廣西的市場就夠興安現有企業生產5年。再加上太陽能灌溉、太陽能殺蟲燈等產品的推廣,國內市場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盧嵩說,“據預測,明年下半年光伏產業將迎來回暖。我們已在思考行業復蘇后的部署,包括用地指標的爭取和新建一個110千伏的變電站等。”
桂林凱創光伏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政國介紹,2011年下半年,該公司產品從傳統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轉型到太陽能路燈、庭院燈、交通信號燈等。目前,太陽能路燈、庭院燈等已應用到全市多個縣、城區、鄉鎮的路燈改造工程中。2012年8月至11月,共收到2000多萬元的訂單。
興安鎮石坑村共有5人在吉陽光伏應用上班,最近都接到了復工通知。周柏林告訴,2012年11月份,桂林吉陽新能源簽下訂單6兆瓦,且在加緊生產,另有200兆瓦的訂單也在洽談之中。“行業整體在回暖,預計國家產業政策落地后,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會迎來生機。”(人民網張克慶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