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5 08:49: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產業集聚:做好“1+1大于2”算術題。
我省首批180個產業集聚區主營收入將占全省比重超40%。
【中原經濟區規劃原文】
構建“米”字形發展軸,提升陸橋通道和京廣通道功能,加快東北西南向和東南西北向運輸通道建設,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重點開發地帶,形成支撐中原經濟區與周邊經濟區相連接的基本骨架。
沿隴海發展軸。依托陸橋通道,增強三門峽、運城、洛陽、開封、商丘、淮北、宿州、菏澤等沿線城市支撐作用,形成貫通東中西部地區的先進制造業和城鎮密集帶。
核心提示
栽上梧桐樹,鳳凰中原飛。“20年后,我第二次飛回河南這棵梧桐樹上。”3日上午,制冷從業者彭仲堯從車間里走出來,接受記者采訪,他的身后,是中原經濟區首批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正在打造“中國冷谷”的民權產業集聚區。第一次是為“入伙”一個名企,這一次是為在一個有著50多家制冷企業集聚的平臺上施展自己。老彭一語道破產業集聚的魅力:“當年一根筷子易折斷,現在十根筷子硬如鐵,更何況是相互交融的筷子。”
【人物】
老“冰熊”人再次“入贅”演繹合縱連橫大戲
1992年,24歲的信陽人彭仲堯大學畢業,被當時八大制冷企業之一的冰熊集團招到民權,“當時縣城平均工資每月一兩百元,冰熊員工已經拿到五六百元。”從一個普通的機修工做起,26歲時彭仲堯就升至高層,也從舉目無親到“入贅”當了民權女婿。
冰熊鼎盛之時,一度拿下10%的冷藏車市場份額,是中國第三大制冷家電或設備制造商,也是河南最早的上市公司。然而2000年后,“冰熊”卻在經營和體制等困擾中“融化”,逐漸被市場淘汰出局。
2003年,彭仲堯和很多“冰熊”工友離開,他先后到過廣東、浙江等地,見證了中國制冷產業的發展軌跡。讓他頗感寬慰的是,“即便家里的冰熊倒了,在外面我們也爭氣,有一陣咱民權人占了人家浙江慈溪的制冷行當2/3的江山。”
2011年,《致民權籍在外工作人員一封信》、《致全國制冷企業一封信》兩封信飛遍全國,“中國冷谷”的名片得以打響。44歲的彭仲堯再次回歸,和他一起來的是當年外移的200多名核心制冷人才隊伍,還有他所供職的香雪海公司的總部。迎接他的不僅僅是冰熊一個品牌的光環,還有50多家制冷產業品牌集群。
目前,民權冷谷已經形成以冷藏汽車、冷柜、冰箱為主導產品,擁有萬寶電器、澳柯瑪電器、冰熊冷藏車、香雪海電器、華美電器、兆邦電器、松川專用車等整機裝備企業22家。而30余家制冷零配件企業能夠使70%-80%的零部件生產都能在園區內完成。
產業集聚形成后,這個鏈條再怎樣甩開長袖?彭仲堯和河南民權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馬德偉給了記者不同的方向。
彭仲堯說,最終制冷家電在家庭消費中會逐漸飽和,拓展白色家電品類是方向。因此,以香雪海為代表的白電企業堅持開發小家電品類。
馬德偉則瞄向了中原經濟區乃至更廣闊空間的冷鏈物流產業,他表示,現在冷藏車等品牌產品,已經是雙匯、雨潤、金鑼三大冷鮮肉企業,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業企業制冷設備的主要供應商,產品銷往30余個省、市。
近水樓臺先得月,產業集聚區之間也可以明珠成串。馬德偉說:“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提到的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重點食品行業將會越來越依賴冷鏈物流,這也是咱的強項,強強聯合,冷鏈物流業能走多遠,我們的市場就有多大。”
【布局】
首批集聚區 實現主營收入2.7萬億元
近百位網友展示了家鄉的產業“春筍”或“新枝”。
網友“臺燈哥”舉薦沁陽的循環經濟,“沁北產業集聚區,鋁液直接在上下游企業間傳輸,廢棄物也都有下游企業再利用,這個線穿得太高明了!”網友“神馬小九”說:“臨潁是舌尖福地,盼盼、親親好多品牌,有政策、有交通和農業基礎,有人才,咱得天時地利人和!”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谷建全表示,中原經濟區不僅有“米”字形發展軸,南北兩翼經濟帶這些宏觀面上的描述,也把產業布局鋪點到各市、縣,形成了一個很好發展梯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各個產業集聚區,不僅區內實現了抱團成長,區與區之間也在實現資源和市場的互動,中原的產業發展正在做“1+1大于2”的算術題。
根據今年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轉發2012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首批180個產業集聚區將顯示出極大的“吸金”能力,實現主營收入2.7萬億元,占全省比重超過40%。
(朱琨 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