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09:05:00 來源: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中原經濟區建設最大的進展,莫過于《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11月17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
27日上午,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代表省政府,作了中原經濟區建設情況專項工作報告。中原經濟區面積和人口在全國占什么位置?如何布局?有哪些政策項目支持?億萬河南人都迫切關注的問題,李克一一進行了闡述。
中原經濟區含5省30市和3縣區
李克介紹,《規劃》主要包括發展基礎、總體要求、空間布局等十二章,共計2.7萬字。《規劃》明確要求中原經濟區持續探索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規劃》明確提出,中原經濟區包括5省30市和3縣(區)。是全國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并從交通區位、糧食生產、產業基礎、市場潛力和文化底蘊等5個方面闡述了中原經濟區的發展優勢。
一條路子貫穿《規劃》每個章節
中原經濟區建設指導思想:
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這條路子作為《規劃》編制的主線,貫穿于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章節。
《規劃》強調要“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努力開創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新局面”,并用三個章節分別對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進行了部署。其中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單獨一節,提出要探索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明了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方向。
“一核四軸兩帶”網絡化布局
《規劃》著眼于推動中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促進我省與周邊地區互聯互動,提出加快形成“一核四軸兩帶”放射狀、網絡化空間格局。
“一核”就是促進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9市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形成中原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區域。
“四軸”就是壯大沿隴海發展軸、沿京廣發展軸,培育沿濟(南)鄭(州)渝(重慶)發展軸和沿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重點開發地帶。
“兩帶”就是指培育壯大沿邯長—邯濟經濟帶和沿淮經濟帶。
23項具體支持政策更加明確
李克表示,《規劃》圍繞落實戰略定位,細化了一系列具體支持政策,提出了一大批具體項目,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在政策支持方面,《規劃》重點對開展“人地掛鉤”、建立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建立健全資金籌措機制等內容進行了細化、實化。同時,《規劃》從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產業升級和投資引導、統籌城鄉發展、生態補償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23項具體支持政策,涵蓋財政、金融、投資、產業、土地等多個方面。
在項目支持方面,《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鄭州至萬州、至徐州、至濟南、至太原、至合肥等地的快速鐵路通道,實施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研究布局商丘煉化基地,推進出山店水庫前期等一大批重大項目。
此外,《規劃》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提出加快產業集聚平臺和開發平臺建設,明確了100多個重大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圍繞開放合作,提出了支持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
【規劃推進】
農村人口向新型農村社區集中
李克表示,當前和今后,我省首先要突出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和向新型農村社區集中,推動土地集約利用、農業規模經營、農民多元就業、生活環境改善、公共服務健全,促進農村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
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
我省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等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啟動百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
在突出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方面,我省將實施高標準糧田建設“百千萬”工程和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建成一批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培育100個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啟動建設100個以上的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
構建“米”字形省際快速鐵路網
《規劃》提出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重點開發地帶,我省下一步也將突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米”字形省際快速鐵路網,推進城際鐵路和客運專線建設,進一步打通出省通道。
【相關規劃】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正在編制
目前,國務院已正式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李克昨天透露,我省正在配合國家發改委編制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其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港區經濟集聚區,成為生態、智慧、和諧宜居的現代航空都市和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域。
(劉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