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08:47:00 來源: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讓人們見識了電子商務的巨大威力。在這場關乎未來的商業變革中,河南企業是否跟上了潮流?曾幾何時,電子商務似乎和沿海發達城市的關系更為密切,作為中西部大省,河南在這個領域成績平平。不過,今年“雙十一”,河南企業的表現卻讓人眼前一亮,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參與“雙十一”網購狂歡節的企業數量都突飛猛進。不過,初涉這片陌生領域的河南企業,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心態
從旁觀者到積極參與“雙十一”
“忙!累!”提到參與“雙十一”網購狂歡節的感受時,接受采訪的河南企業的負責人幾乎都會用上這倆字。
如今,“雙十一”已經過去10天了,一些企業負責人仍然在貨倉緊盯發貨情況。電話中,他們的聲音既疲憊又興奮。
來自天貓的統計顯示,今年“雙十一”,河南共有195家企業參與了天貓的大促,成績不俗。眾多服裝品牌經銷商成了參與大促的主力軍。鄭州市工商聯服裝業商會會員服務中心主任張爽深感欣慰地說,他們有100多家會員單位進入了天貓“雙十一”的主會場或分會場。
眾所周知,進入天貓“雙十一”大促主會場甚至分會場的門檻很高,今年商家必須在9個方面都符合天貓的考核才有可能參與這場網購狂歡節。
“往年幾乎沒人參加天貓‘雙十一’大促,更別提進主會場了。”張爽估算,今年參加“雙十一”的會員單位的總銷售額超過了5000萬元。
洛陽網商今年“雙十一”期間的表現也十分搶眼,容威公司董事長車炳恒告訴記者,“雙十一”那天,洛陽網商的發貨量超過21萬件,單件金額在80元~90元。
看來,今年的“雙十一”網購狂歡節,不少河南企業似乎學會了怎么玩,一改往年低調、旁觀的心態,不僅積極去玩,而且玩出了花樣。
成果 倆豫企“雙十一”銷售額逾千萬元
今年“雙十一”,哪些企業玩得最High?“雙十一”剛過,就有業內人士激動地在微博上透露,河南的好想你和逸陽這兩個品牌,今年“雙十一”在天貓上的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刷新了河南電子商務的歷史。
來自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天貓銷售前200名的店鋪中,唯一一家上榜的河南企業就是逸陽旗艦店,它以1180萬元的銷售額位列排行榜第181名。
而好想你的銷售成績也不俗,好想你電子商務總監劉朝陽告訴記者,“雙十一”當天,他們成交付款的訂單有860萬元,另有1200萬元的訂單已被客戶拍下,正等待付款。
而杜康、婭麗達等河南本土品牌,在今年“雙十一”期間也創造了銷售奇跡,實現了行業銷售淡季不淡的逆轉。
變化 河南企業電子商務意識蘇醒
除了好想你、逸陽這些大戶,很多河南中小企業參與“雙十一”促銷的意識也在覺醒。鄭州一家自營品牌女裝老板小陳說,在觀察幾年之后,終于決定在今年加入了“雙十一”大促的隊伍。他的理由是,如果一個網店決心做品牌,卻不經歷“雙十一”促銷的歷練,很容易被買家忘記。
河南企業電子商務意識的蘇醒,也引起了天貓和淘寶的重視。據張爽介紹,往年由于參加的河南企業太少、投入規模不大,天貓和淘寶從來沒有主動和河南企業溝通過,而今年天貓主動找到河南企業,就大促制定計劃,指導河南企業如何應對大促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于河南電商來說,今年是經驗飛漲的一年。”張爽說。據了解,電子商務行業內人員跳槽非常頻繁,薪酬標準也往往高于企業內的傳統職位。張爽說,對于河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來說,經過今年的“雙十一”,以后跳槽也有了資本,“如果你在逸陽干過,原來的工資是2000元,再去其他企業,說句我經過逸陽的‘雙十一’,工資漲成4000元都不成問題”。
反思
河南電商人才短缺之痛
在眾多河南電子商務領域的行家看來,“雙十一”也徹底暴露了河南電子商務領域一直存在的問題。
“幾乎每個和我接觸過的企業,都會請我幫忙推薦電商人才。”在上海從事電商行業,回到鄭州創業的梁紅偉說,“雙十一”之后,這種情況更為常見。
11月15日,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電子商務系副主任李艷菊發了條微博:“我校有180名網店運營、網絡營銷、網站優化類學生即將畢業實習,電子商務系最近準備舉辦電子商務類的專場人才招聘會,歡迎各用人單位到我校來參加。”讓她沒想到的是,這條微博發出后,和她聯系的對口單位的崗位需求為1000多人,而他們的畢業生只有180人。
梁紅偉說,李艷菊的微博充分說明,“雙十一”時,不少企業家強烈感覺到人才短缺的痛苦,“由于缺乏專業人才,一些企業在‘雙十一’備貨時完全憑自己的感覺,供應鏈準備失當,普遍出現貨備多了或備少了的情況”。
目前,電子商務運行比較成功的豫企,一半以上都是自己培育電商人才,電商團隊也多以“子弟兵”為主。盡管河南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并不落后,但我省培育的電商人才往往優先選擇到電子商務比較發達的城市就業,大量流入“北上廣”等地區。
河南電子商務目前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企業家們往往對電子商務運營缺乏長期規劃。張爽說,自建商城打水漂的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不少企業家一時心血來潮,先期投入很大,后期傷心過度,最終不了了之。
“一些企業對電子商務存在錯覺,總認為電商一搞,黃金萬兩。其實,電商不能脫胎于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資源,線下搞不好,線上同樣很難搞好。”梁紅偉說。
因物流付出沉重代價的劉朝陽就表示,經過今年的“雙十一”,他充分認識到自建物流體系的重要性,準備未來自建倉儲,并建立自己的物流專線。
(朱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