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30 08:14:00 來源:新華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近日,不少地方爆出住房公積金非法套現案件。記者采訪發現,盡管中介費有的高達30%,但非法套現生意依然紅火,而且“養肥”了一批輻射全國的中介“正規軍”。
“辦理假房產證、假發票是常見的非法套現手段。”太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稽查隊一中隊張隊長說。據介紹,為非法提取公積金,套現者會通過中介公司來偽造房產證、購房合同、租房合同等資料,中介公司則收取10%至20%不等的中介費,有的甚至高達30%。
記者暗訪,以套現的名義聯系了在業內小有名氣的某商貿公司。“業務員”張某介紹說,這家公司已經成立了三四年,在全國20多個省份有分支機構。
套現者只需提供個人身份證、單位名稱、照片等信息,便可在兩周內提取公積金。“我們每天都會接十幾個單子。”張某還暗示說,公司領導與房管局關系不錯,因而“做的是正規的購房合同和發票,可以在查驗系統內查到,從沒出過事。”
自199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來,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全國鋪開已經整20年。近年來為何非法套現情況頻出?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說,對個人而言,公積金幾乎是一筆強制性的長期存款。“現行制度下,公積金提取難、門檻高、收益低,從而產生了對非法套現的巨大市場需求。”
同時,全國房產信息沒有聯網也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目前全國各地的《房屋所有權證》《購房合同》等沒有統一的版本,發證機關、合同備案機關也不同,尤其是各地的信息不能共享,我們核實起來困難重重。”太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黃副主任說。
制度的修補是必要的。黃副主任說,應該盡快建立統一、規范、共享的全國房產信息庫,這將會從源頭上制止不法分子的造假行為。
除技術手段外,鐘茂初認為應該考慮改革現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傾向于將其變為金融機構。”鐘茂初說,這樣管理部門可以靈活運營這一款項,提高繳存者的收益,有效解決不愿繳存、非法套現的問題。“但這將會影響既有金融機構的利益,增加兩者之間的矛盾。”
鐘茂初則認為應該把公積金轉化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公積金轉入社會保障資金賬戶,有利于做實社會保障賬戶。繳存者可以自主用于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再就業等方面。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淡化其住房保障職能,使其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