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09:40:00 來源:大江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觀念,當80后感嘆青春逝去的時候,一批90后也逐漸加入了結婚隊列。有這么一些在校或剛大學畢業的90后們,在其他同學還在猶豫自己的道路該如何走時,他們已經提早為自己開辟了一條人生新旅程,他們選擇與伴侶攜手進入婚姻的大門。為何這群90后的大學生們如此早地踏入婚姻的殿堂?他們對待“婚姻圍城”又有何感悟?連日來,本報記者對江西高校結婚的90后進行了采訪。
調查
高校90后結婚支持反對聲不一
一些在校或剛大學畢業的90后們走入婚姻的殿堂,對此,其他的大學生和市民如何看待?記者做了一次隨機采訪。以吳同學為代表的10位市民表示不支持,吳同學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經濟基礎薄弱,無法給另一半很好的物質生活,他擔心再好的感情最后都會敗在現實面前。但是有趣的是,有9位市民表示“立業”和“成家”并不沖突,表示支持。鐘先生表示,說不定成家能夠帶動立業,而李先生覺得在學校的感情是很純粹的,不含任何利益雜質一切只是跟著感覺走,很令人羨慕。
那么究竟這期的主人公為何如此早地踏入婚姻殿堂?身邊的朋友如何看待,是否理解?他們的婚姻需要堅定的物質基礎嗎?本報記者一一為你揭曉。
故事
主人公:胡波和李莎 婚齡:4個月
婚姻和家庭讓自己更成熟
今年六月剛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的胡波是一個“新鮮出爐”的90后結婚族。今年三月份,當他還是一個準大學畢業生的時候,他就和女友李莎去民政局領了結婚證,同一個月,他們就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與見證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胡波和妻子李莎的故事還要從去年暑假說起,當時即將步入大四的胡波在家人的介紹下,認識了妻子李莎。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妻子的情景,胡波笑著說,“就覺得她挺不錯的,是我喜歡的類型”。認識之后,經過進一步了解和交流,胡波越來越覺得對方跟自己很合得來,于是不久之后兩人就在一起了。
“起初跟她認識是父母安排的相親,爸媽希望我早點結婚,早點成家之后再穩定工作。可是認識她之后,覺得她是能讓我開心幸福的人,就想跟她結婚。”胡波說,李莎改變了他很多,以前的壞毛病也在一點點改掉。之所以會選擇沒畢業就結婚除了家人的期望以外,他覺得家庭和妻子的存在可以讓他向更好的方面發展。
胡波笑著向記者回憶道,“當時告知身邊朋友自己要結婚的時候,不少朋友都表示驚訝,夸張地說有的人嘴巴都可以塞一個雞蛋了。他們認為我結婚太早了,最少應該畢業之后先去闖一兩年再結婚會比較好。”胡波知道結婚對于剛畢業的他來說,不只是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還要背負比其他人更多的壓力,但是他覺得“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面對壓力要迎難而上。
談起婚后生活,胡波說,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要考慮的并不多,而婚后,家里大大小小的各種事務都需要靠兩個人自己處理。矛盾和摩擦自然也就無法避免,剛開始兩人也沒少鬧過別扭,但是每次胡波都會遷就老婆,“有矛盾發生,我們都會試著去包容對方,一般我都會以她為中心。”懷孕之后,李莎更是辭掉了工作,在家里安心養胎,養家的重擔全交給了胡波。
雖然自己跟80后相比,少了一份沉穩也不夠成熟,可是胡波覺得不后悔先成家后立業,因為婚姻教會了他怎樣去承擔一個男人的責任。
主人公:陳婧和李志 婚齡:6個月
生活“平淡但很溫暖”
當身邊的朋友和同學還在期待著一份象牙塔的愛情或者還在與自己的男女朋友幻想著未來的時候,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09級的應屆畢業生陳婧,已經結婚6個月了。
陳婧說,她和丈夫李志是初中同班同學。讀初中的時候,他就很喜歡她,還表示過想跟她在一起,可是以學業為重的陳婧拒絕了他的表白。直到高中,雖然兩個人沒在一個學校,可是依然保持聯系。“他很堅持,對我一直念念不忘,所以我跟他約定,如果大學兩個人考到同一個城市,我們就在一起。”高考之后,陳婧考到了南大科院,為了這個約定,李志填報了南昌的江西警察學院。就這樣,兩個人終于走到了一起。
陳婧告訴記者,她和李志去年暑假訂了婚,那時陳婧即將步入大四,由于李志比陳婧早一年畢業,準備畢業后去深圳創業,所以決定先訂婚。今年一月份兩人就領了結婚證,七月拿到畢業證之后,她就去深圳和李志還有公公婆婆住在了一起。婚后的日子她用了六個字來形容“平淡但很溫暖”。在和丈夫一家人相處的一個月里,他們小兩口和公公在外做生意賺錢,而婆婆就照看家里,她也會經常幫著婆婆做家務。說起婚后的生活,丈夫李志的體貼和照顧讓她備感幸福。陳婧有暈車的毛病,每次去一個地方要坐車,李志總會事先買好暈車藥給她。“雖然他不太懂浪漫,但是脾氣特別好”。
她覺得結婚并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復雜,壓力也沒有那么大,反而是多了一個家,多了更多關心自己的家人。她說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或許別人覺得畢業就結婚太急太沖動,可在她看來,兩個人這樣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也挺好的,沒有必要想得那么復雜。
主人公:任聰和劉麗 婚齡:7個月
感情需要培養相信日久生情
一雙帆布鞋,一條牛仔褲,一件格子襯衣,這個學生氣十足的男生任誰見了都無法相信他已經走進了婚姻的大門,已為人夫。他就是南昌理工學院的大四學生。任聰已經結婚半年了,現在的他不僅是一個快要畢業的大學生,還扮演了一個丈夫的角色。
任聰的妻子和家人都在廈門。任聰向記者回憶起他和妻子相識相戀的過程,任聰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在雙方父母的牽引下,他們相識了,但是由于第一次見面是在任聰讀高中的時候,所以也都沒給對方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而真正的交流相戀則是在去年的6月,很快的兩人在熱戀了兩個月后決定訂婚,去年年底結了婚。在任聰和父母的眼中,并沒有覺得這一切特別快。盡管任聰現在還在讀大學,還有一年才畢業,但是他的父母想讓他先成家再立業,因為這樣他肩膀上就有一份責任,有一個家的擔子。
在談到結婚的物質基礎時,任聰說自己比一般的80、90后要快一步也先一步,父母給他買好了房,辦了婚禮,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養活自己和這個家。雖然妻子在廈門,但是他打算畢業之后在南昌闖一兩年,等找到自己的定位再到廈門去找個穩定的工作和妻子一起為這個家打拼。
小兩口現在雖然已經結婚了,卻因為任聰還在讀書所以沒有生活在一起,為此婚后生活對于任聰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比起之前一個人的時候多了一些牽掛,兩個人平時就打打電話,只有放假回家的時候才會見面。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兩人之間話題也并不多。可是“既然選擇了,就要學著相處”,任聰說現在兩人沒有在一起,有問題是正常的,等以后在一起生活了,現在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對自己的婚姻充滿了信心。
專家
并非人人都適合先成家再立業
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的沈友田老師表示,我個人認為“成家”與“立業”并不沖突,若是雙方感情深能互相幫助等都比較成熟,能夠幫助對方前進,先成家再立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的。
沈老師說,經濟是基礎,感情是必要條件,寬容、忍讓是重要保證。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選擇先婚姻還是先事業。要知道結婚是一種角色的轉換,缺乏社會經驗、思想還不夠成熟的學生我個人認為是不適合盲目走進婚姻的,因為他們不具備對婚姻的足夠認識,不具備很好地處理婚姻中出現問題的能力。特別是以躲避就業壓力為目的的婚姻更要慎之又慎。因為若是草率做決定,草率結婚容易導致“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