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6 09:42: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如果書店不美了,我情愿結束掉,也不愿看著她變丑。”昨日,龍之媒廣告文化書店老板徐智明在電話里對記者說。今年12月底,存在了近19年的龍之媒書店將成為歷史,現存的北京、西安、長沙三家店將一同關閉,徐智明為她安排了一場“漫長的告別”。
關店,房租壓力并非主要因素
這不是徐智明第一次為龍之媒向讀者們說“再見”,“人生和企業,都難免面臨不得不的選擇,與其懦弱茍安,不如勇敢放棄。”2010年在關閉廣州店時,龍之媒給會員的告別信里這樣寫道。廣州店的關閉和南京店、上海店、成都店一樣,都面臨到了高房租的壓力,但是這一次,店租壓力并非龍之媒結束業務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北京店面和西安店面所占用的都是龍之媒自有物業,而由于書店大部分人員已經轉到了徐智明現在最主要的業務快書包工作,人員成本也不是問題。盡管比起龍之媒最高峰的1999-2003年,書店營業額確實有所下降,北京店面的營業額現在是高峰時期的一半,但龍之媒自給自足沒有任何問題。即便如此,幾個月前徐智明和妻子還是作出了關店的決定,在經過包括盤庫、清賬、人員安置等一系列準備后,他昨日在微博上宣布了“告別”的開始。
“一家書店的存在與否并不是僅僅考慮營業額,還要考慮品種是不是健康,客流是不是健康。” 徐智明說。龍之媒最核心的廣告、設計類圖書曾經占到營業額的50%、60%,但是過去的幾年里,廣告行業大轉型,曾經寫書的很多人現在不再出書,龍之媒的新書品種受到很大影響。實體書店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在改變,“書店現在還能維持,但是開始變得丑了。”這是徐智明不能允許的事情。
轉身,快書包已有10萬注冊用戶
三年前徐智明把精力轉向了快書包,如今快書包已經占據了他99%的精力,他能分給龍之媒的精力太少了。他為龍之媒安排了長達半年的告別儀式,希望可以讓跟這個書店有感情的人有機會好好跟她說聲“再見”。8月1日起,龍之媒會開展一日店長的活動,讓讀者們有機會過一把書店店長癮。而這么久的告別期也讓龍之媒結賬更從容。“我們要把欠賬都結算清,不能賴賬。”
近期有關書店關張的消息頗多,原因也不盡相同。不愿看著書店變丑的徐智明顯然在其中顯得很特別。“關于實體書店的大趨勢我幾年前就提到過,說實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能力、資源、品牌積累,所以每家店只能從個體去談,我不可能把他們全都放在一起對整個行業發表意見,這里面也有像萬圣、西西弗這樣很健康存在著的實體書店。”
而已經經營了三年多的快書包即將得到徐智明和妻子百分百的精力,徐智明說快書包現在成長非常好,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兩倍多,現在有10萬注冊用戶。“現在快書包還在投入期,今年和明年都要繼續投資。我們現在主要是擴展品種,現在主要是日用品。”徐智明并沒打算把快書包發展成網絡書店,他的目標是建立網絡版的711,未來他希望把品種擴展并控制在1000種左右。
在錢德勒那本經典的《漫長的告別中》,展現了不同的人對告別的不同態度,而書里那句“人生的悲劇不在于美麗的事物夭亡,而在于變老、變得下賤。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或許是徐智明對自己所做事情的態度。 (記者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