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8:56:00 來源:信息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第18個世界閱讀日剛剛過去,國人閱讀狀況再次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近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個百分點;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與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
54.9%的國民圖書閱讀率與4.39本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介紹,嚴謹的國際閱讀率比較研究顯示,當下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法國約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間。這些數據雖然沒有網上流傳的幾十本那么高,但明顯高于我國的國民人均閱讀量,確是一個顯著的事實。
與我國的國民閱讀狀況持續低位徘徊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我國如今儼然成為一個出版大國。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2011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共有出版社580家,共出版圖書369523種,比上年增長12.5%。
今年1月,時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的柳斌杰指出,近10年來,我國出版實力大幅提升。2001年,中國出版的圖書僅有15萬種,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高達37萬種?,F如今,中國年出版圖書數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郝振省近日向記者透露,未正式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的圖書出版數量已經沖破40萬種大關,增速之快超乎想象。
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在問及受訪者不讀書的原因時,獲選率最高的選項是“工作忙,沒時間”(42.8%),其次是“沒有讀書習慣”(35.8%)。其他選擇較多的選項還有:看電視多、不知道讀什么、找不到感興趣的書等。超過五成的成年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近七成的受訪者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舉辦閱讀活動。
相關
一項網絡在線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痛感“垃圾書”泛濫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31個省、市、區的9116人,進行的一項題為“你遇到過‘垃圾書’嗎”的在線調查顯示,73.2%的受訪者直言當下“垃圾書”很多,其中34.2%的人認為“非常多”。
受訪者中,13.1%的人表示自己過去一年一本書都沒有讀,57.2%的人表示讀了1~5本,12.9%的人讀了6~10本,16.9%的人讀了10本以上。在受訪者所讀的書籍類型中,文學類書籍排在第一(44.3%),其次是社科類圖書(32.2%),第三是教科書(25.7%)。
“現如今,國民閱讀不僅數量少,質量也很低。大量出現的‘垃圾書’正是這一現象的腳注?!蔽膶W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當下的圖書出版領域,可看可不看、可出可不出的書比重較大。好書難尋,已經成為幾乎所有讀者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
沒有營養的“垃圾書”為什么會泛濫成災?受訪者首選“個別出版機構金錢至上”(61.6%)。其他還有:“出版界缺乏獨立思想,跟風出版盛行”(55.2%),“為出書而出書現象普遍”(54.1%),“個別作者相互吹捧、胡亂推薦”(44.5%),“淺閱讀時代,圖書不再內容為王”(42.5%)等。
在作家李鳴生看來,這是由于當下出版門檻太低所致。出版社集體改制后,大多數都遇到了經濟困難。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許多出版社紛紛降低出版門檻,有人掏錢就給出書,什么賺錢就出版什么,從而導致跟風出版盛行,產生大量“垃圾”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