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09:12:00 來源: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信陽渡船老師堅守鄉村小學32年 已劃破8條船
●放棄晉升 堅守鄉村小學32年
●擺渡上班 至今已經劃破8條船
子承父業,他留在鄉村學校;情系學生,堅守三尺講臺32年;渡船上班,32年用壞了8條船。當年坐他船的娃娃,已經結婚生子,他一天天蒼老,不變的,是他在河邊撐船的身影和校園里孩子天真的笑臉。
他的名字叫李化勇,信陽市羅山縣彭新鎮公山村辦學點唯一的常駐教師。
學生稱他是“超人老師”
公山村位于信陽市羅山縣石山口水庫上游,四面環山,水庫多條支流貫穿而過,滋潤著大片稻田,也養育著整個鎮的人。公山小學是羅山縣彭新鎮分派到公山村的教學點,只有兩個年級,16名學生。
9日,東方今報記者走進公山小學,朗朗讀書聲撲面而來。二年級教室里,六個孩子正在讀書。李化勇在講臺上書寫重點字詞。
下課了,孩子們擁簇著李老師走出教室。記者問:“你們喜歡李老師不?”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喜歡,一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靦腆地說:“我喜歡李老師,因為他是超人老師。”
學校里除了這兩年來的兩位支教教師,李化勇是這個學校唯一的常駐教師,既是校長,又是后勤總管。
他畫得一手好畫,寫得一手好字,風琴拉得悠揚動聽,語文課多次獲得全鎮教學評比第一名。李化勇告訴記者,這個“超人老師”是被逼出來的。
32年用壞了8條船
1981年,李化勇師范畢業,專業是美術。那一年父親從公山小學退休,學校缺老師,他決定先頂上去。當時全校300多名學生,十余名老師,每個老師都教幾門課。他邊教邊學,很快成了教師隊伍里的佼佼者。
1997年水庫建設村民遷移,學校生源減少。2003年公山小學改編成教學點,僅保留一、二年級,其他師生全部遷到鎮上中心小學。他屢次放棄上調的機會,堅守這個簡陋的小學。
這一留,就是32年。
李化勇的家和學校隔河相望,繞行需走十七里地。為節省時間,從李化勇的父親開始,他們就劃著小木船去學校。李化勇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也接過了他的船槳。幾年前,因為風浪太大,李化勇去學校時就曾落水,怕家人擔心,悄悄在學校晾干衣服才回家。
2000年,村里給李化勇買了個大鐵船,李化勇用它接送四十多個附近的學生。“每天上下學要來回五次”,鐵船沒能堅持一年。李化勇又換成木船,常檢查常修理,不用時涂上油放好。即便如此,32年來還是劃破了8條船,他的手也磨出了老繭。
孩子是他的“安眠藥”
彭新鎮中心小學李校長介紹說,李化勇積勞成疾,常年被失眠困擾,“今天早晨他去市里的醫院拿藥,為了不耽誤上課,很早就打車回來了”。
十多年前開始,李化勇時常出現失眠,近年更加嚴重,每天睡眠不到兩小時。今年暑假,他住院治療,但堅持開學前出院,僅定期從醫院取中藥治療。
不少人勸他好好休養一段,李化勇則說:“白天和學生在一起,心情和精神都很好。”用妻子秦三英的話說,他要是離開了學校,恐怕更嚴重。“孩子們就是他失眠的解藥”。
鄉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有的性格倔強不好管理。李化勇很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他們談心,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表,定期和家長溝通。李化勇獲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們餓了找他,病了找他,受了委屈也找他。
采訪中,記者遇到李化勇二十幾年前的學生鄒祥。鄒祥已為人父,他說,自己小時候調皮不愿上學,經常被爺爺打,李老師不僅勸說他的爺爺,還和他聊了好多次,最后改變了他的想法,“我的人生轉變就是從李老師幫助我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