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8 08:46: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小升初“復議”現場,一些孩子被分得“遠”的家長討說法
未能分到如意的學校,急壞了家長
“小升初”分配結果“復議”首日,有家長拍桌子、抹眼淚,質疑——
同一樓洞里的孩子,為啥分配不一樣?
教育部門稱,優先保證戶口本、房產證相統一的學生就近分配
昨天是鄭州市小升初分配結果公布后,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四區接待家長咨詢的第一天。“家門口有學校,為什么卻被分到了更遠的初中?”在各區設立的“復議”現場,這成了家長們提出的突出問題。
現場,一部分因“遠”而對分配結果有“意見”的家長拍桌子、抹眼淚,認為這種分配方案不科學。而對于分得“遠”,各區受理咨詢的教育部門工作人員也是滿腹委屈。
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四區參加市區就近分配的總人數為35750人
比去年增加225人
昨天上午7點多,金水區實驗小學的接待咨詢點陸續趕來不少前來“復議”的家長。一對夫妻帶著房產證、戶口本前來咨詢:“同一個樓洞里的孩子,為啥分配不一樣?”
他們家住豐樂路37號院,孩子被分到鄭州市60中。讓他們想不通的是,7樓鄰居家的孩子卻被分到了鄭州市31中。
家長李女士也有類似的困惑。她家住在豐樂路16號院,離鄭州市31中最近,卻被分到了鄭州市71中。“31中就在南陽路群英路附近,可71中還要再往南走好幾個路口。女兒一個人擠公交跑遠路上學,我真的很不放心。”李女士有些困惑:“不是就近嗎,為啥我家要就遠?”
在管城區的接待咨詢點,王先生也趕來咨詢。他家在貨站街附近住,離鄭州市39中很近,孩子卻被分到了鄭州市45中。“孩子不會騎電動車,我又沒空送,學校離得遠,我和他媽都不放心。”王先生說。
昨天各區的“復議”現場,這樣的問題最為集中。一些因孩子被分得“遠”,對分配結果有“意見”的家長忍不住拍桌子大吵起來,還有一些家長急得抹起眼淚,認為分配方案不科學。
[政策解讀]
優先保證戶口本、房產證相統一的學生就近分配
面對部分家長的激烈反應,各區教育部門現場接待咨詢的工作人員也是滿腹委屈。“學生太多,就近入學只能是相對就近。”
今年,鄭州市內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區四區參加市區就近分配的總人數為35750人,比去年增加225人。一些局部地區居住人口密集、新建小區人口增多等,導致部分學生“就近入學”變“就遠入學”。
[釋疑]
這些原因可能造成樓上樓下分配結果不同
據介紹,小升初劃片是以社區為單位進行劃分。就近分配時,首先保證戶口本、房產證相統一的學生進行就近分配,分配完這些學生后,才能根據學校生源情況分配戶口本與房產證不一致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就近學校容納不下,就容易出現樓上樓下卻結果不同的情況。
此外,還要看是不是特長生。如果存在這些情況,也會出現同一小區分配不一樣的情況。因為孩子如果是體音美特長生,按照特長生被其他學校錄取了,這也符合政策。
[動態數據]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明顯增多
今年,參加鄭州市區小升初就近分配的總人數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12888人,比去年增加515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數增多,是形成鄭州市區小升初“分配”壓力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金水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金水區參加就近分配入學的學生為15080人。其中,具有鄭州市區戶口的學生數量略有減少,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則明顯增多,占該區總報名人數的36%,比去年的4441人多出880余人。
他舉例說,北環以北外來務工人員過于集中,都市村莊改造后更多的人往北走,柳林、陳寨附近人口相當密集。而北環以北金水區只有兩所初中,即鄭州市77中和鄭州市76中。根據招生計劃,兩所初中今年各招10個班,可兩所學校片區內的生源卻遠不止10個班的規模。
據了解,鄭州市76中片區內的學生為1400余人,鄭州市77中片區內的學生為1300余人。“按照這種情況,今年這兩所初中要各擴8個班,全部變成18個班。”昨日,金水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鄭州市76中盛不下這么多班,因此該校部分學生要到新柳路小學借班上課,而鄭州市77中則勉強能裝下這么多學生。
金水區參加就近分配入學的學生為15080人
具有鄭州市區戶口的學生數量略有減少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同比增880余人
[應對措施]
生源“遷移”,首先滿足有學上
“就近”為啥變“就遠”?采訪中,教育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過于集中的生源和學校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矛盾”。當某一區域的生源過于集中,壓力過大時,肯定無法保證絕對就近。他坦言,的確不夠公平,但沒辦法,首先要保證學生有學上。
生源壓力過大,為保證學生有學上,各區都采取了應對辦法。
金水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北邊學校少,只好從北邊把生源向南邊壓,“由北往南”分配。他介紹說,今年除北環以北一帶壓力較大之外,農業路以北、北環以南區域壓力也比較大。這個區域,從西往東的初中依次為鄭州市26中、鄭州市31中、輕院附中、省實驗中學、鄭州市47中等。
其中,輕院附中規模小,讓其他三四所學校承擔這么多的學生肯定裝不下,因此只好“向南遷移”。比如,鄭州市31中著重接收學校北邊的學生,所以才會出現有些家長感覺學校就在家門口,卻要到南邊去上學的情況。
據了解,今年,中原區西環路以西的學生調到桐柏路附近上初中;管城區也將金城街社區的學生進行調配,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則因63中入學壓力大,部分被協調到其他相對近點兒的學校。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密集區
金水區:集中在北環以北一帶
管城區:集中在航海路、七里河附近
中原區:集中在宋莊柿園、閆垌等一帶
二七區:集中在長江路一帶
[無奈現實]
教育資源均衡仍是難題
人口密集區很難找到一塊空地建學校
近年來,小升初“復議”中關于“分得遠”的問題逐年增多。早幾年就有教育界人士提出,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居住人口增多,如果學校數量、面積建設跟不上,將無法滿足更多的學生就近入學。
這幾年,盡管鄭州市新建學校項目每年都在進行,但現實是,目前在市區內最需要教育用地的地方,很難找到一塊空地用于建校。
2013年年初,鄭州市政府承諾要辦的“十大實事”中,包括市區新建、改擴建30所中小學建設任務,可目前這30所建校任務中,只有4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余26所建校任務多因土地問題和規劃問題尚未開工。
“人口越來越多,生源也越來越多,學校增加速度跟不上學生的增加速度,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得遠的問題以后還將繼續存在。”一名家長說。
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家長產生擇校觀念,紛紛去擠熱點學校。教育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只有學校的基本設施、教師配備、教學質量基本均等,家長的擇校觀念才會改變,就近分配才會不再受到家長的責難。
教育資源均衡,不僅僅是一個城市、一個省份存在的問題,更是所有家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