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09:56:00 來源:新民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昨天是元旦,光大會展中心的農博會現場人頭攢動,突然,一陣清脆的叫賣聲吸引眾人目光:“最新鮮的蘿卜,1塊錢一斤,有梨的味道啊。”抬頭望去,只見一個蘿卜攤位前一字排開十多名大學生,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帽子上印著“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字樣,有人吆喝,有人裝袋,有人找零,分工明確;還有人專門削了蘿卜,放在盤子里給顧客品嘗。這支特殊的營銷隊伍立即引來了眾人圍觀,生意一筆接著一筆。
請來同學幫忙
攤主是一名看上去稚氣未脫的大學生,他名叫黃琛培,是工程大機械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可別小看這位攤主,他如今已是“上海蘿卜哥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的老板,并且,這家公司獲得了市教委創新創業基金的資助,目前企業正式落戶工程大仙霞路校區內。
“這些天,我請來16名同學來幫忙,他們是我的同學,也是我的‘員工’。”黃琛培笑著對記者說,“我走的是‘親和路線’,剛才,我想切點蘿卜給一位阿姨嘗嘗,阿姨連聲說,不用嘗,去年就來買過,大家都說好吃,今年給我來40斤,我拿去送人。”
緣于一段經歷
學機械的上海籍大男孩,何以當上了“賣蘿卜”的老板?這緣于2011年底黃琛培的一次志愿者經歷。當時,也是在光大會展中心的農博會上,黃琛培遇到網絡名人“蘿卜哥”韓紅剛。那一年,因河南蘿卜滯銷,韓紅剛免費向鄭州市民贈送蘿卜而一炮走紅。后來,他又帶著家鄉蔬菜闖蕩上海,創下了3天售完34噸的奇跡。上一屆農博會上,黃琛培就自告奮勇幫著“蘿卜哥”賣蘿卜,被韓紅剛的熱情憨厚所感染,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3天銷售34噸蔬菜的奇跡,更讓黃琛培看到了農產品銷售的市場前景。
萌發創業想法
黃琛培是工程大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在媒體實習過,在居民社區開過科學商店,參加過多項社會活動。在外人看來,他不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他自己則表示,起初一直不明白,在河南蘿卜7分錢1斤沒人要,為什么到上海賣1元1斤卻遭瘋搶,34噸蘿卜3天就銷售一空,蘿卜在上海成了價廉物美的“香餑餑”,這豈不是天大的商機?黃琛培由此萌發了創業想法。
黃琛培說,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實現河南蔬菜產地源頭和上海銷售終端對接,緩解菜賤傷農、菜貴傷民這一長期困擾農業發展的怪現象。在這個大學生創業農產品公司里,黃琛培和韓紅剛各占50%股份,黃琛培負責銷售,韓紅剛負責種植,一個“蘿卜弟”、一個“蘿卜哥”,走了創業之路。
一個宏大計劃
2012年2月,公司正式注冊。黃琛培坦言,創業其實并非易事。創業之初,他先做“功課”:市場調研、項目管理、經營管理……原本與一名學機械的學生毫無關系的課程,都成了黃琛培的必修課程。他還在校園內“招兵買馬”,大學生銷售人員上崗前都必須進行培訓,怎么吆喝、裝袋、稱重、找零,都是實訓的內容。他說:“外省市同學要學上海話,農博會上常用語‘幾鈿一斤?’、‘好勿好吃?’,學會、聽懂了才能去做好銷售。”
現在,黃琛培的團隊每天在農博會上銷售量達到2.5噸,經歷了此番“真刀實槍”的體驗,他認為,大學生創業并非一定是要高科技,有做生意的“叫買叫賣”經驗也很重要。他的公司有一個宏大的計劃:在上海各大菜場建設1000個“蘿卜哥”生態農產品專柜。對于未來,黃琛培很清醒,要做大,需要引入資金,再好的項目,也有可能失敗。創業失敗無所謂,關鍵是這一段人生經歷。他對記者說:“失敗了,再去找工作唄!有了經驗,就還有可能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