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0 08:57:00 來源:解放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陳某以游戲代練為幌子,干著詐騙的不法行為。通過網絡,他遇上了尋找代練的學生小宇,然后竟將小宇所代管的他媽媽的銀行卡內83萬余元悉數騙走。日前,崇明縣檢察院公訴了一起涉案金額80余萬元的網絡詐騙案。由于本案的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為了讓更多在校學生掌握法律知識、警惕網絡犯罪,這個案子庭審現場被搬到了崇明衛校。
[案件回放]
騙來賬號查到余額80多萬
今年暑假期間,16歲的中學生小宇在家休息時,熱衷于玩網絡游戲。為了加快自己的升級速度,小宇在網上搜索“游戲代練”,找到了一個昵稱為“開著拖拉機唱情歌”的客服QQ,雙方談好代練價格為100元。
而就在幾天前,小宇媽媽將銀行卡和U盾交給小宇讓她幫忙上網買東西,買好后,銀行卡就一直放在小宇身邊,正好當時卡里有一筆理財產品到期,卡里余額有80多萬。
小宇就是用這張銀行卡通過網銀向對方支付了100元。幾分鐘后,“開著拖拉機唱情歌”告訴小宇,轉來的錢沒帶零頭,和其他轉賬款無法區別,應該要打101元,所以,剛剛那筆代練費應該被凍結了,按照要求需要再打4倍的錢,同時補匯1元錢,這樣才能解凍。
年輕的小宇一心想著自己的游戲升級,對這些話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隨即又向對方支付了405元。當晚8點左右,“開著拖拉機唱情歌”又以通知財務為由要小宇將網上銀行的轉賬明細截圖發給他并要網上銀行的賬號、電話、名字,小宇誤把賬戶明細發給了客服。
此時,電腦另一端的陳某發現小宇的賬戶里有80多萬元。對這塊到嘴的肥肉,陳某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緊咬“肥肉”不放騙得巨款
陳某隨后又以系統崩潰需要驗證、想要退款就得先打錢解凍等各種理由讓小宇繼續打錢,開始是幾千元錢,后來就變成幾萬、十幾萬。中途小宇也曾經打過電話問陳某怎么系統癱瘓需要轉這么多錢,但對方只是一個勁地在電話里催促打錢,小宇怕之前打過去的錢都退不回來,就只能按照客服的要求,繼續把錢打過去。
電腦另一端的客服陳某一遍遍算計著小宇卡里的余額,幾個回合下來,小宇將卡里的83萬余元悉數打給了陳某。算算小宇卡里沒錢了,陳某這時告訴小宇,“由于多次交易出現錯誤導致系統癱瘓,需要找技術人員進行處理,必須要等一周后才能辦理退款”,并給小宇留下了聯系方式。
隨后,陳某就雇人去銀行ATM機上取了4萬元,又讓人幫忙去銀行把剩余的錢全部取出。
事情發生后,小宇越想越不對勁,才把事情告訴了媽媽。隨后,警方通過調取相關錄像資料,確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于10天后在廣州將其抓獲。與陳某同時被抓獲的,還有兩名曾幫助他取錢的男子。
到案后,陳某向檢察官交代:游戲代練的事情根本是一個幌子,100元的價格也是正常代練價格的一半。他的目的就是招攬顧客,而那些編造的轉賬理由也都只是為了騙錢。之所以告訴小宇要一周后才能退款,就是為了拖住小宇,讓自己有時間把錢取出來。
[檢察官提醒]
市民應注意幾種常見網絡行騙手法
由于本案的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為了讓更多的在校學生掌握法律知識、警惕網絡犯罪,庭審現場被搬到了崇明衛校。據悉,陳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另外兩名男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2個月,緩刑5年。
庭審后,很多學生表示,通過這樣的形式豐富了他們的法律知識,讓他們了解到了行騙的手法和途徑,能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
據崇明縣檢察院檢察官介紹,目前涉網犯罪的特點呈現多樣化,犯罪手段和方式更加隱蔽,并提醒廣大市民注意以下幾種網絡犯罪手法,以防上當受騙。
網游裝備詐騙:不法分子會在眾多熱門網絡游戲網站,向游戲玩家低價兜售各種游戲裝備或聲稱提供游戲代練服務,借此將玩家引導到虛假的交易平臺,進而冒充客服對玩家實施詐騙。
虛假中獎詐騙:不法分子通過電子郵件、QQ、論壇、網絡游戲等方式發送“中獎”信息,誘騙網民訪問其開設的虛假中獎網站,再以支付個人所得稅、保證金等名義騙取網民錢財。
網絡購物詐騙: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交易平臺開辦網店,或直接開設購物網站,兜售遠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為增加可信度,常聲稱商品來自走私、罰沒、贓物等非正常渠道。網購者往往貪圖小利,輕易匯出錢款,造成被騙。
冒充親友詐騙:不法分子通過欺騙或黑客手段獲取了受害人親友的QQ號碼、郵箱等網上聯絡方式,冒充受害人親友向其借錢。
綜合一些游戲代練人士的分析,伴隨不少網絡玩家安全防范措施的加強,此前以木馬盜取賬號裝備的情況,已經明顯減少。而在現有情況下,騙子行騙都是以擴大宣傳名義刷屏回復頂帖,號稱無所不能,無所不會,低價承攬業務,然后把網拉大,騙到一個算一個。
網游代練常讓騙子有機可乘
據了解,尋找代練的玩家,多是以中小學生及上班族群體為主的“菜鳥”級玩家。他們學習和工作時間長,游戲時間短,而參與的很多網絡游戲需要團隊作戰,不想因為游戲角色等級低,裝備差,而拖累其他人。有一些游戲玩家坦言,找代練,其實也是虛榮心作祟:“畢竟級別突然提高,所擁有的游戲裝備也更加齊全,這樣,其他游戲伙伴也會刮目相看。”相對于虛假中獎詐騙、網絡購物詐騙、冒充親友詐騙,利用網絡游戲代練行騙,實際上更簡單、直接,更容易讓人放松警惕。按照市價而言,每次代練的成本不過是幾十元或者數百元,算得上是小錢,正是因為這是小錢讓許多人放松了警惕。
據了解,網游代練有幾種交易模式。當面交易:這種模式是最為靠譜的模式;先代練后付款:這種模式很不靠譜。騙子實際就是為了獲取玩家的游戲賬號;網上交易:因這種模式被騙的人最多;第三方擔保:即使是可信的擔保公司也只能擔保交易價格與支付,不可能保證交易的質量與代練最終效果,所以也并非完全沒有風險。
網游代練尚無明確法規約束
據介紹,眼下的游戲代練行業已經發展得很龐大,但沒有相應的具體規范約束:交易雙方沒有任何合同簽訂,僅僅是你交錢,我代練。查看一些論壇及網站,游戲代練的各類廣告比比皆是:個人在做,也有工作室,甚至還有公司承攬這樣的業務。就網絡代練從業者來說,玩家給錢,我幫代練,這似乎只是在提供一種服務。
法律界人士表示,現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禁止這種代練的行為,但也沒有把這種行為納入規范的管理之中。而目前,網游代練,也沒明文列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對應條目中。實際上,網游代練產業也遭一些人的反對,有專家就表示,從業人員往往是在校大學生或青少年,他們長時間的工作以身體健康為代價,應該對這一行業予以取締。
業內人士指出,伴隨網絡游戲發展,運營商推出了越來越多的道具游戲,隨著這些商業模式的變化,玩家對虛擬物品的需求逐步提升。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成為了網游代練行業最根本的動力。如果說,這是產業存在的合理性需求,那么如何定性代練,這類行業的規范、行業標準是什么,從業人員的保障,虛擬物品交易稅收細則,游戲運營商責任等問題,伴隨網絡游戲業迅猛發展,都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給予明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