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3 09:02:00 來源:鄭州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5月1日實施 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更嚴格,騙取救助資金最高3倍罰款
更便民,救助辦理只需跑一個部門
更人性,掏不起錢的,急救費可由救助基金支付
昨日下午召開的全國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電視電話會議透露,該暫行辦法將于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屆時社會救助將更到位、更有效。鄭州市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公安局等20多個相關局委的負責人在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市領導吳忠華參加了分會場的會議。
八項具體規定使社會救助更到位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具體規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和臨時救助等8項制度。
醫療救助:國家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對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無力支付急救費用的急重危傷病患者給予救助。符合規定的急救費用由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支付。
特困人員供養: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供養。特困人員供養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療;辦理喪葬事宜。
教育救助:國家對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給予教育救助。對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就學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以及不能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根據不同教育階段需求,采取減免相關費用、發放助學金、給予生活補助、安排勤工助學。
住房救助:國家對符合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給予住房救助。住房救助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農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實施。
就業救助:國家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并處于失業狀態的成員,通過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費用減免、公益性崗位安置等辦法,給予就業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均處于失業狀態的,應當確保至少有一人就業。
臨時救助:國家對因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給予臨時救助。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的,應當告知其向救助管理機構求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應當引導、護送到救助管理機構;對突發急病人員,應當立即通知急救機構進行救治。
低保標準第一次將家庭財產狀況列入審核范圍
申請或者已獲得社會救助的家庭,應當按照規定如實申報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在監管上,縣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可通過戶籍管理、稅務、社會保險、不動產登記等金融機構,核查獲得社會救助的家庭的財產狀況。
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社會救助資金、物資或者服務的,由有關部門決定停止社會救助,責令退回非法獲取的救助資金、物資,可以處非法獲取的救助款額或者物資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辦法更加便民,如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戶可以委托村委會等部門辦理,不用自己跑腿,低保標準第一次將家庭財產狀況列入審核范圍。同時還建立一部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社會救助服務窗囗,需救助人員只要到民政一個部門辦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