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 14:45:00 來源:映象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為彌補新校區建設資金的短缺,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在2005年共借用405名學生之名,從國家開發銀行河南分行貸款207.6萬元。昨日,河南機電高專監察處趙老師告訴大河報記者,對于因此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將會協調銀行盡快解決。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昨日告訴大河報記者,他們已經就此對機電高專進行了全省通報批評。
事發
405名學生被學校冒名貸款
昨日,老家周口的孔長征告訴大河報記者,他目前在上海工作,2012年,他多次到當地銀行申請信用卡都被拒絕,“當時我也沒明白是咋回事,直到今年2月,我辦理房貸依然無法辦理,到當地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查看個人征信報告才知道,我竟然有在2005年4月26日,向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貸過5500元個人助學貸款的記錄,且逾期三個月才歸還,這導致我有不良信用記錄。”
由于孔長征當時就在河南機電高專上學,他懷疑學校冒名從銀行申辦助學貸款,“要不是房貸的事兒,我還不知道自己貸過助學貸款呢。”
昨日上午,記者電話采訪了河南機電高專監察處趙老師,他說就此事已在網上回復過。回復稱,2005年該校首次為學生辦理助學貸款,由于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了解不夠,暫時借用學生助學貸款資金用于彌補新校區建設資金的短缺。當時,共借用了405名學生之名,貸款金額共計207.6萬元。后來學校也認識到這種做法不妥,遂于第二年還清了全部貸款。此后再未借學生助學貸款名義使用過資金。
對于孔長征反映的出現不良信用的問題,趙老師說,“我們并沒有逾期還款,之所以出現學生所反映的這種情況,是銀行的系統對接出了點問題,應該能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
有關部門
全省通報批評,將在高校展開自查
昨日,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一王姓工作人員告訴大河報記者,“學校也很坦白地承認這個事了。這種貸款,主要審查是在學校,我們只能通過網上審核。貸款時,我們會把合同發給學校,學校組織學生簽訂合同,簽訂合同時,管理中心和銀行都不在現場,這算是管理方面的一個漏洞吧。”
當記者問有何措施避免學校參與造假時,王姓工作人員說,“我們前期也對此有要求,要求學生申請貸款時,提交審批表,上面有貧困三級證明和相關家庭信息,具備這樣的東西之后,才能發放貸款。”
當記者問對此事有無處理方案時,他說:“在全省范圍已經通報批評這個學校了。教育廳和銀行還要聯合下一個文件,一方面自查看其他高校是否存在這種情況,若有將進行整改,若以后還有這種隱瞞不報的類似情況,肯定要對相關領導有處罰措施。”
昨日,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行辦公室一工作人員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個事還在調查中。至于具體的情況,她向記者索要電話后表示將由專人回復記者,但截至發稿,記者未見任何回復。
針對此事,河南千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濤認為,學校冒用本校學生的名義進行貸款,導致學生有了信用污點,不能再繼續貸款,學校應當為這些學生消除影響,并賠償因此造成的相關損失。
新聞鏈接
莫名“被貸款”
教師告上法院
在外省工作的趙懷瑞反映,他于2003年在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任教,后來辭職。在去年購房辦理公積金貸款時發現,河南機專曾在2003年以他的名義貸款10萬元,導致其無法辦理公積金貸款。
河南機專監察處的趙老師告訴記者,貸款這事趙懷瑞當年是知道的,也簽了字。趙懷瑞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說,學校當初向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和平路支行貸款的事兒,他并不知情。1月16日,大河報A14版以《辦公積金貸款的事兒,被學校攪黃了》為題,對此進行過報道。
趙先生昨日告訴大河報記者,因無法辦理公積金貸款,導致他購房多掏了不少錢,事發至今,學校一直未因此向他做出賠償。目前,他已經到法院起訴學校和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和平路支行,新鄉市紅旗區法院已在今年1月24日受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