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1 09:20:00 來源:重慶商報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馮世川在校園中演奏薩克斯。記者 李化 實習生 柳青/攝
西南大學58歲的保安馮世川,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連五線譜也不識,但憑對音樂的癡迷,自學了薩克斯、二胡、葫蘆絲這三種樂器,時常在校園獨自演奏。近日,他吹薩克斯的事被寒假留校學生發(fā)到了網(wǎng)上,引起許多網(wǎng)友贊嘆。
校園上演薩克斯獨奏
“可能很多西南大學南區(qū)的同學和我有同樣的經(jīng)歷:那便是每當下午六七點路過南區(qū)圖書館時會聽見優(yōu)美的音樂傳入耳中……原來是財務處的保安哥在吹薩克斯,真是高手在民間啊!”2月3日,這樣一篇微博經(jīng)西南大學官方微博轉(zhuǎn)載后,立刻引起網(wǎng)友關(guān)注。記者也聯(lián)系上發(fā)微博者“李臘”,他自稱是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研三學生,寒假有事留在學校,這才看到了這名特別的保安。
在李臘幫助下,記者昨日來到西南大學南區(qū)圖書館側(cè)邊財務室,只見一名身穿保安服的男子在用薩克斯陶醉地吹奏《英雄少年》。他就是西南大學南區(qū)財務室58歲的保安馮世川,家住北碚區(qū)歇馬鎮(zhèn)解放臺社區(qū),去年6月到該校財務室當保安。
他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2點上班,而到傍晚6點,財務室工作人員下班后,他的薩克斯獨奏就開始上演:空蕩蕩的校園,他的薩克斯樂曲無疑是寒假里校園最令人動容的音符,時而舒緩,時而激昂,常引起路過的學生駐足聆聽。“其實他這樣的薩克斯獨奏已經(jīng)持續(xù)了足足半年。”李臘說。
曾自制二胡偷師學藝
在不到4平方米的值班室里,馮世川向記者講述起自己的故事:因家窮,他只念到小學三年級,但從小就喜歡唱歌,癡迷音樂,12歲時,他動手制作了把二胡,“用楠竹當管筒,電線里的鋼絲做內(nèi)外弦,呢絨線充當馬尾,再用釣魚竿制作弓。”他說,自制二胡后就開始自學了。但當時家里農(nóng)活多,父母并不支持,他只有把家里農(nóng)活干完后,偷偷摸摸地拉上幾把。
因沒有專業(yè)人士指點,剛開始拉出來的曲子很難聽,于是在干完農(nóng)活后,就跟著喜歡拉二胡的知青偷師學藝。一年后,他開始跟著音樂愛好者們在村里表演,自娛自樂。“直到25歲結(jié)婚,我就把二胡鎖進了柜子。”馮世川說,自己30年來做過泥水匠、搬運工,開過餐館。漸漸地為生活奔波,而與音樂漸行漸遠。
老來重拾“音樂夢”
直到2008年,生活安穩(wěn),兒孫滿堂的馮世川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音樂夢,他開始自學葫蘆絲。“我只認識簡譜,學起來比較吃力,只好把譜背熟。”他說,他就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多學多練,再加上葫蘆絲難度不是很大,他漸漸地對葫蘆絲的演奏熟練了。
第二年,他加入了北碚區(qū)“縉云之聲”管樂團,在這里,他發(fā)現(xiàn)管弦樂器比民族樂器用處更廣,于是,他用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8000多元買了一把薩克斯。盡管他能在管樂團里得到專業(yè)老師指導,但因薩克斯難度大,剛開始學習時常被老師責罵,學了兩年才慢慢走上道。憑著他的堅持和努力,如今已能熟練地演奏薩克斯、二胡和葫蘆絲等三種樂器。
每天傍晚6點,他就在西南大學校園反復練習。西南大學財務處的出納人員王國芬說,雖然自己不懂音樂,但覺得馮世川的薩克斯聽起來很優(yōu)美,“他平時不會吹,怕影響我們工作,只有等到下班了,他才會獨自演奏,大家都很喜歡他演奏的曲子。”
希望能辦個人音樂會
馮世川偶爾也跟著管樂團四處表演,“如果有機會,希望有朝一日能舉辦個人音樂會。”說這話時,他有些靦腆。
馮世川的妻子鄧遠莉說,丈夫常在家為家人演奏,他一天沉迷樂器,很少能顧及家務,“不過,只要他高興,家人都會支持他。”
他的舉動同樣獲得了學生的喝彩。“這位保安太有才了!我們很喜歡他演奏的曲子!”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研三的劉曉博說,馮世川的老年生活充實,有目標,堅持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西南大學保衛(wèi)科副科長葉有華說,只要工作事務處理好,學校會支持他,“我們也希望學生能從他身上學到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商報記者 廖嫻雅 實習生 楊沁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