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1 08:54:00 來源:信息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照片上的音容笑貌還在,可人卻走了
每當想兒子時,熊爸只有盯著照片看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觀點可能不同,在老師眼里,我成績好,愛勞動,許多事都交給我來做。在同學眼里,我非常外向,守信用,講義氣,和大家的關系非常好。而我自己也清楚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年僅12歲的熊國琪對自己的評價。然而這竟不幸成了他的絕筆,不到半個月后突如其來的腦出血,奪走了他年幼的生命。在孩子彌留之際,堅強的父母決定捐獻孩子的器官,熊國琪也成為今年我省唯一一位器官捐獻者。
如今,熊國琪的器官已經移植到3名重病患兒體內,他們也已康復出院。27日,記者來到熊國琪在鷹潭的家中。孩子留給父母的除了照片外,還有無限的牽掛和思念。
慰問
省紅十字會專程送來3萬元幫扶款
當日上午,記者隨江西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鷹潭市和諧小區熊國琪的家中。房子并不大,除一臺電視機外,也沒啥像樣的家電。
孩子的大伯也在家,發生這樣的變故,他特意來陪孩子的父母。“他們家境一直都不好,熊爸是下崗工人,熊媽也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全家人都靠熊爸當送水工那點微薄的收入度日。前年,家里抽到經適房,房款也是家里人東拼西湊,日子也算開始有了些盼頭。沒想到,孩子竟這樣就走了……”聽這么一說,熊媽再也忍不住,掩面痛哭。此時,記者注意到,孩子的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除了那封孩子自己寫的“評價書”和幾張老照片外,沒有留下任何他的東西。照片上的小熊,憨態可掬,惹人疼愛,這也是熊爸熊媽唯一的留念,其他都和小熊的遺體一起火化了。
當天,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還帶來了光彩基金給付的3萬元慰問金。據介紹,該基金專門為遺體器官捐獻者而設立,用于幫扶困難家庭。
回放
兒子突發腦出血病故父母忍痛捐出器官
時間回到12月8日,那天正值周六。中午,小熊和往常一樣在家里休息。15時30分,孩子起床時突然站不穩,手也沒了知覺。起初,熊爸并沒有太在意,扶著兒子躺好,并端來一杯熱水。孩子喝水后,不一會竟嘔吐不止,意識到情況不妙,熊爸立即抱起兒子直奔醫院。經醫生檢查,小熊腦內有大量積血,必須立即轉到南昌大醫院搶救。
從鷹潭到南昌近3個小時的路程上,熊爸和熊媽一直緊握著孩子的手,感覺越來越涼。當他們趕到昌大一附醫院時,醫生卻告知,孩子是自發性腦出血,靠呼吸機和搶救,還有一點生命體征,但已經不適合手術,也許只能再拖一兩天。親人聞訊后,也從四面八方趕到醫院。9日,熊爸熊媽一夜沒睡,一直守在兒子的病床邊,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戴著呼吸機,全身插滿管子。他們反復懇求醫生再想想辦法,可得到的回答都是無能為力。
今年43歲的熊爸雖然平時對兒子要求嚴格,要他自食其力,但屬他最疼愛兒子。“兒子平時就愛助人為樂,他要是走了,我還想為他再做點什么。”因為擔心家中的長者接受不了將孩子的器官捐獻,他輕聲地和妻子商量:“如果兒子知道,他也一定會同意我們的做法,把他的器官捐獻出來,幫助更多人。”讓熊爸沒有想到的是,不僅妻子贊成,家里人也都同意。于是,他主動與省紅十字會取得了聯系。
9日晚,江西省紅十字會和鷹潭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來到醫院,為小熊捐獻器官辦理了相應的手續,正式捐獻肝臟和腎臟。當熊爸熊媽在同意書上簽下名字時,心里一直覺得兒子還能繼續“活”下去,因為兒子的器官會移植到其他孩子體內,繼續存活。
10日3時整,和兒子做完最后的道別,熊爸熊媽目送著兒子被推進手術室,此后就再也見不到孩子了。而且,按照相關規定,他們也不能與受捐孩子的家屬見面,更不知道孩子的器官會在誰的體內。11日,熊爸熊媽把孩子最愛的學習用品和衣物都帶來,和兒子的遺體一起火化。
進展
3名同齡重病患兒接受移植后獲新生
27日,陪省紅十字會一起來看望小熊父母的還有醫院移植科的醫生。出于保密的要求,他雖然沒法告訴熊爸熊媽孩子的器官移植給了誰,不過他告訴記者,10日凌晨,小熊的器官就已成功地移植到了3名同齡的重病患兒體內。現在,受捐的孩子們已經康復出院,他們的家人讓他來轉達謝意。“是熊國琪小朋友,也是你們這樣偉大的父母,給了這3人重生的機會,真心感謝你們。”這位醫生說。
“真的不能去看看那3個孩子嗎?在我們心中,他們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只想見見,逢年過節送些吃的給他們,就足夠了。我們并不是想要他們回報什么。”熊爸熊媽雖然知道可能很難實現,但仍存著一絲念想,“那就請你們幫我們轉達祝福,希望他們永遠健康。”
評價
老師:小熊成績好而且很有責任感
27日,記者聯系上小熊生前就讀的鷹潭市二二三隊學校初二(8)班的班主任官小麗老師,電話中,官老師的聲音有些沙啞。“小熊不到5歲就讀書,在班里年紀最小,個子也最小,但成績一直都是拔尖的。”官老師說,小熊品學兼優,曾當勞動委員,特別有責任感。“班里有什么事,他都搶著干。還記得有次教室的窗簾掉下來,個子矮小的他根本夠不著,但他硬是一個人把窗簾裝了回去。今年,他主動提出,不想再當勞動委員,原因是家里離學校很遠,媽媽來接他總要等到很晚,他不想讓媽媽太辛苦。”官老師告訴記者,小熊很懂事,平時放假還幫著父親去送水,分擔家務。“孩子走得太突然了,我都不忍心告訴同學們,每當他們問起,只說小熊轉學了……”
相關
我國器官捐獻供需比1:150
記者了解到,熊國琪同學是今年我省唯一一位器官捐獻者,也是該省自2007年器官捐獻機構正式成立以來,第4位成功捐獻器官者。
據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謝主任介紹,因受傳統思想禁錮,一直很少有人愿意捐獻器官。近幾年,隨著人們觀念上的轉變,目前我省簽訂捐獻意愿的已突破了2000人。不過,仍然無法滿足需要。目前,全國每年有150萬人在等待著各種器官源,但只有1萬人能接受移植手術,很多人可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無法等到捐獻的器官。明年3月,我省器官捐獻條例將實施,將加大對生活困難的捐獻者及其家屬的幫扶。“我們辦公室的人都全部簽了捐獻意愿,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進來,幫助更多患者。”謝主任說。( 記者黃祥晟 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