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顯露松動跡象 涉房T族公司會否借勢重生?
近期,金豐投資、宋都股份、新湖中寶等房企集中停牌,再度引發了外界對“房企借殼、再融資政策松綁”的猜測。朦朧預期之下,房地產板塊個股近日迎來“普漲”局面。而與一些大型優質房企相比,相關政策若松綁,對于力求“保殼”、資金緊張、曾籌謀注入房地產業務的*ST公司,其意義更為重大。記者采訪發現,相關*ST公司對政策面相當關注,但短期內尚未考慮相關事宜。
*ST珠江盤算適時再融資
因地產主業銷售不暢、新投項目未有收益,加之“三費”持續高企,*ST珠江近年來業績持續虧損,并于今年3月29日戴上了“*ST”的帽子。而受資金回籠緩慢等因素影響,*ST珠江資金鏈一度高度“吃緊”,公司前期曝出了“借款逾期事件”即是典型案例。
去年3月,*ST珠江曾將所持西南證券3325萬股股權質押給重慶信托,以此獲得了后者2.1億元的借款,借款期限一年。然而至今年3月期滿時,公司未能償還上述款項,并有意與重慶信托協商借款展期,但被重慶信托方面回絕,并要求公司立即付清其投資本金及投資收益共計22050萬元。萬般無奈之下,公司實際控制人新興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出面“解圍”,在今年5月末向公司提供了2.3億元借款,最終償還了上述本金、利息。*ST珠江資金緊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相較于一些資金充沛的大型房企,公司在地產業務方面運營規模較小、資金有限。”*ST珠江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為緩解資金壓力,公司去年曾考慮過通過發債的方式籌集資金,但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經向多方咨詢,均認為實現融資可能性較低,遂沒有付諸實施。
“如果未來房企再融資放開,公司可能會考慮提出申請,相信很多中小房企也存在再融資需求。”但該人士同時強調,如果未來再融資是有條件放開,那么公司會根據自身條件來判斷是否滿足,但不會刻意為了再融資而迎合相關條件。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與保障房、動拆遷房等業務相關的房地產企業,其再融資申請未來被優先“放行”的可能性較大。對此,上述人士則表示,*ST珠江目前沒有涉足保障房業務,但目前在石家莊與當地政府合作正進行新民居改造建設項目。
記者另注意到,作為*ST珠江的實際控制人,新興房地產開發總公司與北京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并列為北京市房改辦兩大主要直屬單位,主要從事安居住宅和經濟適用住房的開發建設。
*ST興業等公司重啟重組無時間表
相較于那些有意申請再融資“解渴”的房企,*ST興業、*ST國藥、*ST金泰(已暫停上市)則屬于“另一陣營”,且經歷十分相似:三家公司現任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都有房地產業務,且都試圖將地產業務注入上市公司,但因政策原因均未達成。鑒于上述三家公司目前均無核心盈利資產,若未來相關政策逐步放開,三公司會否重啟地產注入計劃?
具體來看,*ST興業在大洲房地產集團入主后,曾于2009年6月推出定增方案,擬收購實際控制人旗下的房地產資產,后因地產調控于2010年6月被迫終止。此后,*ST興業又在2011年10月籌劃資產重組,擬向控股股東及相關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新疆某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但籌劃逾7個月后也告吹。與之類似,*ST國藥2009年也擬通過增發股份方式收購上海凱迪100%股權,轉型房地產行業,但同樣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ST國藥于2011年8月放棄了資產重組。
相比之下,*ST金泰在房地產注入一事上“堅持”時間最長。2007年7月,*ST金泰披露擬通過定向增發收購新恒基控股集團和北京新恒基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房地產資產。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公司實際控制人黃俊欽“東窗事發”,前述重組隨即陷入“停滯”,但公司方面始終未作放棄。直至今年3月面臨暫停上市風險時,公司才宣布終止該次重組,同時啟動新一輪增發募資用以償還債務及補充流動資金。
如今,透過金豐投資停牌商討“讓殼”事宜,房企借殼審核似已出現松動跡象,那么上述公司是否又有“卷土重來”的可能?對此,三公司的反應幾乎一致,“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務是保殼,至于后續重組還沒有明確想法,也沒想到重新注入房地產這一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