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查重災區:PE農業投資或前途未卜
5月31日,IPO財務核查第二階段的截止日。截至這一天,有622家擬上市企業提交了自查報告,268家企業提交終止審查申請。
這意味著,曾經困擾資本市場的IPO堰塞湖得到緩解:超過1/4的擬上市企業暫停上市步伐。
一位投行人士統計,撤單的268家企業中,有安溪鐵觀音、歸真堂、康地種業等28家企業涉及農業(含林、牧、漁),留在待審核清單中的這類企業只剩下金博士種業、海洋島水產、科迪乳業等17家。農業相關的企業,撤單率遠高于平均水平。
原因看起來一目了然:在綠大地、新大地、萬福生科等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先后被爆出造假后,資本市場對農業的信心嚴重不足,并判斷,中國證監會發審委會加強對農業企業的審核。
據投中集團統計,2012年,農業PE/VC融資規模創新低:2010年到2012年,國內農業企業披露的融資案例分別為66、69和45單,融資額分別約為11.3億、5.67億和2.40億美元,2012年的總融資額,甚至低于2008年。
農業企業,在過去兩年受追捧后,今天要淪落到被PEVC機構遺忘的角落嗎?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深圳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闞治東、天圖資本高級合伙人王岑,以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民幣基金合伙人。
去年,闞治東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成立了規模為5.5億元人民幣的黑河東方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大舉殺入農業,出資1億多入股中興牧業。王岑和某人民幣基金合伙人,都有投資的涉農企業成功登陸A股。
直面財務造假
《21世紀》:連續幾起農業上市企業、沖刺IPO企業被爆造假后,目前證監會發審委對農業企業的審核從嚴,資本市場投資者也不是很有信心。這種局面下,還投農業企業嗎?農業企業造假是不是更難查出來?
闞治東:任何行業都有財務造假,不止是農業,其他行業都有。我不認為農業項目特別造假。證監會審得嚴不是壞事,現在(投資項目時)不會考慮資本市場對農業行業信心這些問題。
某人民幣基金合伙人:新大地,綠大地,萬福生科等時間對投資人的信心會有影響,尤其涉及到種植環節的企業。農業的上游有可能造假,因為上游的稅比較少,造假成本低;涉及到種植,很難去查,比如說有幾千畝幾萬畝,到底有多少種植面積,比一般盤庫存相對要復雜。
但有經驗的基金,還是有盡調的方式:可以從銷售收入、生產成本去合理推算;從產出倒推等;對上了一定業績規模的企業,調查會細些,從同行那去了解,也是一種辦法。你可以用多種方法去驗證。
王岑:(對農業)我們投資總的比較謹慎,跟造假不造假沒關系,主要還是農業企業,中低端的不敢投,這類企業的毛利、利潤率比較低,抗風險能力差,終端產品不容易漲價。
中高端的由于受眾相對小,避免不了往重資產走。重資產,涉及種植養殖,買地建廠房,資金量比較大;而且好的地基本在農民手里,需要流轉。我們不是絕對不投重資產企業,資產我一般分割為變現易和變現難的。在西北、東北買地,變現難。商業樓宇變現易,這個可以有的,而且是保障。
《21世紀》:那看好農業的哪些細分行業?
闞治東:現在老百姓最關心的是放心食品。黑龍江是高寒地帶,做綠色產品沒問題,很多還能達到有機的標準。還有一些黑龍江特色的農產品,如生產菌菇類、林下參的企業。黑龍江企業就是向全國推廣能力不夠,這個協助企業家提高它的營銷能力,企業就會有很好的增長。這個領域,我們首先還是考慮牛奶。過去我國乳制品廠商的模式是奶農+奶站。這個模式確實存在漏洞很多,容易出現問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