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式”偽私募再調查:藍鼎投資涉嫌非法集資
“傳銷式”私募的騙局仍未完結。
本報此前報道(詳見5月30日《PE騙局蔓延京蓉》),以藍鼎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藍鼎投資)和其背后所投資的內蒙古鑲黃旗興源礦業有限公司(下稱興源礦業)為例,“傳銷式”偽私募的影響已擴散至北京、成都等地。同時,高回報、短周期、低門檻的誘惑,令許多投資者深陷其中。
目前藍鼎投資活動仍在持續。6月4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打藍鼎投資客戶經理馬曉兵電話,對方表示仍可投資,最低額度為5萬,6月1日起年化分紅已由44%調整為33%。
“肯定沒問題,公司有四五十口(油氣)井,我們從11年就在做了,現在北京還有20多個人投資,每單都在400萬以上。”馬曉兵說。“區別只是掙得多或少,11年投資的人都翻三番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傳銷與非法集資的較大區別是,這類“傳銷式”私募均有所謂“實體產業”作為支撐。但這類“實體產業”均與實際宣稱投資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其存在意義僅或為了將“偽私募”騙局延續下去。
與此同時,該類“偽私募”常以多地活動、會議包裝等手段營造聲勢,便于其持續進行涉嫌非法集資的活動。
騙局不休
在此前報道中,以興源礦業開發油井的名義涉嫌非法募集公眾投資,而后又變換形式,通過設立“成都藍鼎股權投資基金”進行再募資。而興源礦業法定代表人耿燕杰背后有一操縱人,名為范玉強。記者調查發現,藍鼎投資和興源礦業騙局中的更多下線也已浮出水面。
據了解,部分北京地區的投資者通過一位名叫“周星宇”的中介人士的介紹參與投資。而記者從一位興源礦業投資者處獲悉,周星宇或還有其他身份。
“他是興源礦業在北京融資的頭兒,好多受害者是通過他進來的,一個69歲退休教授就是通過周投了50萬進去。”該投資者表示,“他相當于興源礦業北京辦事處的人,還是北京慈善協會會長。”
然而,在北京市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網站中并未能檢索到該人士所說的“北京慈善協會”。媒體曾公開報道,一家名為“星宇基金慈善捐助協會”的組織曾舉辦關愛汶川、玉樹兒童活動,并曾向北京某藝術學校捐款50萬元,而該協會會長姓名亦為“周星宇”。
“沒錯,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方法造勢騙錢。”前述投資者看到此報道時向記者強調,“他們在北京的辦事處設在昌平,辦公室還被投資者圍堵過。”
但記者檢索“星宇”和“星宇基金慈善捐助協會”,未能找到其注冊信息。
“周星宇和耿燕杰都在范玉強領導下,因為范在濟南的時候就想弄紅十字會濟南分會。”一位接近興源礦業人士透露,“他們還有一個下線叫武則訓,而范玉強目前不知去向,他之前用的是假身份證,估計現在不敢出來,因為許多人都要找他要錢。”
隨后,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通了興源礦業法定代表人耿燕杰的手機號碼,耿在電話里表示,“現在正在做心臟搭橋手術,不方便長時間接電話。”
“聽他說做手術已經幾個月了,現在還在做什么手術?保外就醫是他們管用的手段,完全是拖時間。”一位投資者質疑稱,“奇怪的是給鑲黃旗政府打電話,他們領導也這樣說。”
一位接近興源礦業人士確認,興源礦業生產活動已近中止。“他們公司的人都不干了,跟耿干的人都回家了,拖欠員工工資好長時間。”該人士指出。記者隨后致電鑲黃旗政府辦公室了解情況,但對方始終無人接聽。
不過據一位興源礦業的投資者透露,他與鑲黃旗鎮長寶可夫取得過聯系。“他就和我們說公安部門已經介入,隨后就把電話掛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