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管公司招兵買馬 進軍公募基金步伐加快
隨著6月1日新基金法開始正式實施,保險系資產管理公司進軍公募基金大市場的步伐日趨加快。《每日經濟新聞》與業內人士交流時獲悉,雖然進軍公募市場要等待相關細則出臺,但多數保險系資產管理公司相關籌備工作還是在加速進行。
“目前,謀劃進入公募市場的保險公司,一般在其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公募基金事業部,以具體運作和籌備前期工作。”一位保險系資管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在與行業人士交流時獲悉,目前大型保險公司在相關籌備與前期布局中走在前列。在業務團隊建設方面,目前多家保險資管公司不斷為其公募基金事業部招聘人才。一些知名招聘網站、公司主頁頻頻能夠看到保險類資管公司招聘基金產品設計、風險控制、清算、會計等相關人士的信息。
首單有望7月初面市
誰會成為首家保險系公募基金,一時間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保險業內人士認為,大型保險公司勝算更高,而國壽、人保、泰康、太保、平安都是“種子選手”。從早期的保險資管產品試點來看,2006年保監會批準泰康資產、人保資產、華泰資產、太保資產率先開展面向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管產品試點。這次試點中,保險系資管“牛刀()小試”,成績斐然,如人保資產發行的安心收益產品在2011年取得約6.9%年化收益,曾在89只債券基金產品中排名前列。
此外,投連險作為唯一對外界公布并有歷史數據積累的產品,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外界試探保險公司投資能力的窗口,泰康人壽在此領域的歷史表現,為其進軍公募市場積累了口碑。
事實上,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上述保險機構接觸時發現,盡管這些保險機構不愿意過早地向外透露信息,但他們對潛在競爭者的動向非常關注。
據記者了解,在監管機構對業務隔離、業務共享機制安排等具體細則公布之前,保險系公募業務籌備部門在準備工作中,大多按此前公募基金的設置進行籌備,并將根據后續公布的相關細則予以調整。
目前國內共有公募基金78家,截至2012年底國內共有券商114家,私募基金數目則更多,加上保險系資管機構的加入,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陣容將更為強大。
“首單保險系公募基金或將于7月初面市,不過,面市時間尚受到監管細則時間表推出時間的限制。”一位參與保險系公募籌備業務工作的相關人士表示。
短期內盈利要求不高
在保險主業告別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保險公司對加入大金融行業有著更為迫切的需求。
“保險公司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之后,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對一些優秀銷售人員的吸引力開始下降。其實,不少優秀的銷售人員在積累了客戶群之后,轉而投身私募或其他金融機構以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保險系公司參與公募基金運作之后,一方面可以為保險集團挖掘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也可在適當的時機為保險業相對剩余的銷售力量開辟新的業務空間,穩定保險營銷隊伍。”一位保險公司高管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
“不過,在具體操作上,保險公司不會在短期內對進入公募抱有過高的盈利期望。從去年的公募基金行業來看,雖然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達到近3萬億元,但不少基金公司盈利下滑,有些甚至出現了虧損。”一位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業內人士預計,目前保險系進軍公募市場,主要還是先拿到相關牌照,并熟悉公募日常運作流程,對短期盈利要求并不是很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