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超九成主動偏股基金跑贏業績基準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91.9%的偏股基金跑贏業績基準,其中,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更是大幅跑贏業績基準46.19%。
納入統計的472只主動偏股基金今年來平均收益率為15%,業績基準的平均增長率為4.89%。其中,11%的基金跑贏業績基準超20%。除上投摩根新興動力外,更有11只基金超越業績基準超過30%,如匯豐晉信科技先鋒跑贏其業績基準超過36.9%,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及其貳號基金大幅跑贏基準32.88%。
在434只跑贏業績基準的基金中,208只基金跑贏基準超過10%。不過,也有基金跑輸業績基準接近10%,出現業績基準上漲而基金凈值下跌的現象。
數據顯示,同期滬深300指數今年以來僅上漲4.81%,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則上漲48.35%和21.74%,中證500也上漲16.85%。“對比基金持倉以及同期指數可見,今年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良好表現,讓重倉各類中小盤股票的基金有了大幅跑贏其業績基準的可能,這一現象曾在2010年市場中出現過。”上海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
數據顯示,2010年,88%的主動偏股型基金跑贏其業績基準,更有12只基金跑贏業績基準超過30%。在所有基金中,超過50%的股票基金超越業績基準10%以上。其中,華商盛世成長、銀河行業優選以及信誠盛世藍籌更是跑贏基準41.81%、39.71%和39.7%。
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基金對中小板、創業板的持股占比持續回升至19.5%、19.7%,與此同時主板持股占比從17.3%下降至16.3%。需要關注的是,創業板的基金持股占比為19.7%,已接近2010年底21%的歷史最高值。
多數偏股型基金將“滬深300指數收益率*80%+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20%”作為業績比較基準,在中小盤股票表現更好的年份中,股票型基金均能輕松跑贏業績基準。申銀萬國報告也指出,當前,機構投資者倉位已明顯向強勢消費成長品種集中。因此2月份以來,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與滬深300收益之間的剪刀差不斷擴張。
不過,對于不同風格不同投資標的的基金選用同樣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否合理,也有基金分析師給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如果是一只明確以成長風格為特征的基金,就應該設定能夠體現風格的指數為基準,例如是否考慮以中證500指數加上一定的國債指數為其基準。“不對應產品特性的業績基準未必能夠起到比較作用,也無法真正體現基金運作情況。”(程俊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