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警惕期貨委托理財中對敲交易風險
“由于期貨市場特殊的交易機制,近幾年,期貨市場發生多起因‘委托理財’導致的對敲轉移他人資金的違法違規案件。今年以來,此類案件呈現高發態勢,個別受害人蒙受重大損失。為此,中國證監會鄭重提醒廣大期貨投資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加強交易密碼管理,高度關注賬戶委托他人交易的風險,切實保障自身資金安全。”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26日表示。
新聞發言人介紹,對敲交易是期貨市場典型的違規交易行為,指的是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進行的互為對手交易。“委托理財”導致的對敲轉移他人資金,是指受托人替委托人操作期貨賬戶時,在委托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實施對敲交易轉移委托人資金的行為,這種行為屬于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了解到,對敲轉移他人資金的案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違法犯罪分子通過木馬程序、偷窺、偷聽等方式竊取了投資者的期貨賬號和密碼導致的案件;二是違法犯罪分子以委托理財的幌子騙取受害人的賬號和密碼導致的案件。
“此類案件的受害人一般不熟悉期貨市場的運行機理,認為只要自己控制住資金調撥權,自己最多只需承擔投資損失,受托人只有在盈利的情況下可分享利潤,沒有侵占委托人利益的手段和動機,從而給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新聞發言人說。
“違法犯罪分子對敲轉移他人資金的前提是掌握受害人的期貨賬號和密碼,因此,投資者應切實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妥善保管好賬戶和密碼,警惕木馬等黑客程序,注意賬戶委托他人交易的風險。”新聞發言人提醒投資者。同時,投資者切勿將賬戶委托給網絡上認識的陌生人操作,不要將期貨賬戶“出借”、“出售”給他人使用,防止被違法犯罪分子用于對敲交易。
“如投資者發現自己的賬戶被他人對敲,首先請盡快修改交易密碼,然后及時向期貨公司或交易所反映,并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司法途徑盡快挽回損失。”新聞發言人最后提醒投資者。(朱寶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