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板塊迎歷史性大赦 摘帽公司良莠不齊需細察
以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為肇因,A股市場迎來了史上最洶涌的ST公司“大赦”,截至目前,已有84家ST公司(包括恢復上市)實現摘帽;還有十多家暫停上市多年的公司集體恢復上市。
需要提醒的是,市場炒作摘帽行情屬于風險很高的制度性投機,摘帽不能完全代表公司基本面有實質性扭轉。一些因鉆了制度“空子”而得以摘帽的公司,很可能再次戴帽。
84家ST公司摘帽
統計顯示,2013年年初至今,滬深兩市總計有38家ST公司摘帽。若將時間點前移到2012年7月,則滬深兩市獲摘帽的ST公司總計達84家。這顯然是A股市場的歷史之最。
摘帽潮溯源于2012年下半年監管部門推動了一系列退市制度改革。如上交所、深交所于2012年7月7日正式發布了《股票上市規則(2012修訂版)》,修改并實質性放松了ST公司的摘帽條件,尤其是不再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正”等納入摘帽必要條件。
根據新規,幾乎只要生產經營正常、年報盈利和凈資產轉正,ST公司就可摘帽。甚至*ST朝華、*ST銅城尚未恢復上市,就先行向交易所申請“摘帽”。
相映成趣的是,年初至今,比之38家ST公司摘帽的“喜人”數據,新增的戴帽股卻只有14家。
雖然摘帽者暴增,但并不妨礙市場對ST摘帽行情的炒作。從目前情況看,甚至比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4月17日,ST鋅電發布了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隨后更名為羅平鋅電,該股連續收出兩個漲停板。
據記者統計,截至4月26日收盤,84家“新鳳凰”公司自摘帽日起,有70家漲幅為正值且超越大盤,僅14家公司相對大盤的漲幅為負值。其中股價翻倍以上的個股高達25只,包括華數傳媒、昌九生化、秦嶺水泥、羅頓發展等。
摘帽公司良莠不齊
面對史無前例的“大赦”與狂熱炒作,投資者應警惕其中風險,需細辨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現了實質性扭轉。
如廈華電子,3月12日摘帽,但正如其復牌公告所指,公司暫不會調整主營業務,其公司業績依然受宏觀經濟波動、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等因素的影響。而此前,公司得以摘帽是基于定增運作使凈資產轉正、且政府補貼與核銷債務實現扭虧。
再如石峴紙業,4月3日摘帽。公司2012年凈利潤雖為6.03億元,但凈利潤為虧損8247萬元。公司表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為負,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如后續經營出現連續兩年虧損或重大虧損,很可能導致凈資產變為負值。(郭成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