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加緊籌備公募業務 謹慎派留守集合產品
各家券商對公募業務的準備工作目前已進入加緊籌備階段。記者獲悉,目前硬條件符合規定的券商多數已在積極準備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的申報材料,只待發令槍響。不過也有部分券商資管認為未來大集合產品是否停發尚不明朗,趁此時間窗口抓緊時間籌備發行大集合產品。
積極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記者了解到,有較為積極的券商資管已開始籌備公募基金產品,躍躍欲試。另有券商資管目前正在研究部門架構的調整和設置,包括后續人員的招聘。
北京某資管人士告訴記者,“領導現在就在抓這事,比較關心的是申報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的細節操作,部門人員配置的調整以及一些技術細節。”而另有滬上券商資管人士稱,“拿到公募基金業務資格不會有太大問題,目前公司有初步打算擴充投資團隊以適應新業務,其他也沒有太多需要準備的地方。”
東方紅資管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監管層給到批文就發產品,對東方肯定是好事。券商資管10萬元起步,肯定會排擠出很多客戶群。匯添富近千億的規模,大概有兩三百萬客戶,平均的客戶資產規模只有2、3萬。東方350億的規模,只有6萬個客戶,剔除通道業務,平均的客戶資產規模有40多萬。”
但是公募業務并非所有券商資管均能開展。根據《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證券公司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首先必須是基金業協會會員,其次,資產管理總規模不低于200億元或者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不低于20億元。目前獲得基金業協會會員身份的券商有國泰君安、海通、光大、東方、申銀萬國、華泰等。
雖然該名單仍在進一步擴大之中,但有小券商已顯得有些無奈:“暫行規定對管理規模的門檻其實還是將不少中小券商排除在外,用意應該還是讓大券商先試水公募基金業務。”
謹慎派:做好擅長的領域
就在不少資管人士盯著即將開閘的公募基金業務之時,也有券商資管在抓緊時間準備發行大集合產品。
滬上某券商資管人士告訴記者:“最近公司就在籌備一只大集合產品。按照新基金法的規定,6月1日起超過200人的集合產品都要按照公募來處理,因此大集合的發行窗口只有這兩個月了,領導也很急。申請公募基金業務資格有一套流程要走,公司這方面的動作還比較慢,而且對發公募基金也比較謹慎,所以這塊業務我們未必會去搶頭籌。”
該人士解釋稱:“雖然大集合產品以后是否停發現在沒有正式的文件,但是應該會是大趨勢。我們在大集合這塊無論是團隊還是投資規模都比較得心應手,所以想趁著這個時間多發一點。能管理好10個億的團隊,未必能適應20個億規模的管理,這還需要不斷地調整和磨合。”
另有某券商資管負責人則明確表示不會涉足公募基金業務。該人士稱:“比較優勢來說發公募基金門檻要低一些,但是我們公司不會傾向于發行公募基金,會放給公司旗下的基金公司去做。另外本身發公募基金利潤相比來說也比較薄,只能拿到管理費,而且管理費大部分也要讓渡給渠道。雖然規模可以發很大,但是未必能夠創造利潤。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還是會在資管原有的領域。”
而東方紅資管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無論是做私募還是公募,主動投資管理的最大瓶頸還是管理能力,所以還是要先練好內功。我們對于業績要求比較高,規模上來了如果不能達到業績要求,我們寧愿不要這規模。所以這點也決定了我們不會盲目擴張。”(曾雯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