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股票擴容不會改變融資交易為主格局
自2010年3月啟動以來,融資融券業務發展平穩有序,市場反應良好,成效比較顯著。目前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達到74家,客戶數量超過50萬戶,融資融券交易金額累計達到2.6萬億元,余額突破1100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融資融券業務為股票交易提供了雙向做空機制,強化了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在增強市場流動性、平抑市場波動、提高套利效率、增加證券公司收入和促進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10年以來,按照“從嚴到寬、從少到多、逐步擴大”的原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逐步擴大標的證券范圍,標的股票從試點期間的90只擴大至278只,又陸續將10只ETF納入標的證券范圍。總體上說,標的證券擴容有序有度,市場運行和反應良好,也初步滿足了投資者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需求。
據記者了解,此次融資融券標的股票由278只擴容至500只,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基于市場需求和我國融資融券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在充分論證了標的股票波動性基礎上選取的,對增加融資資金流向交易活躍的股票具有積極意義。新選取的222只股票,大部分具有較大的流通市值、較好的流動性和活躍度,中小板股票進一步增加,并首次納入創業板股票,初步形成了標的股票的多層次架構。
市場人士指出,標的股票擴大到500只后,標的股票的流通市值分別占上海和深圳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83%和54%,具有較高的覆蓋度和較好的代表性。從這種意義上說,此次標的股票范圍擴大,有利于持續完善我國融資融券交易機制,充分滿足投資者交易需求。
此次標的股票擴容,增加了融資融券交易的市場覆蓋范圍,市場有擔心會擴大融券賣空范圍。總體上講,由于轉融券業務尚未推出,此次擴大標的股票范圍尚屬融券業務的起步階段,不會對市場產生實質性做空影響。對此,市場人士結合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融資融券統計監測系統數據進行了分析。
一是擴容有利于進一步發揮融資融券機制的平衡作用和對沖作用。此次標的股票擴容前,融資融券標的證券數量僅占A股證券數量的12%。標的股票擴容至500只后,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活躍度的中小盤股票的增加,可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和風險管理的需求,進一步完善了融資融券機制的平衡作用和對沖作用。
二是擴容后的融資融券交易仍將以融資交易為主。目前,在2.65萬億元融資融券交易中,融資交易額為2.25萬億元,約占85%;在1111億元融資融券余額中,融資余額為1071億元,約占96%;在278只標的股票中,259只標的股票2012年融資交易額占比超過70%,融資交易額占比小于50%的股票僅有1只,比重為48.54%。此次標的股票擴容后,投資者需要時間來適應新增標的股票,融資交易為主的習慣短期不會發生變化,當前市場走勢總體向上,融資融券交易以融資交易為主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
以前次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證券范圍為例,2011年12月5日,滬深市場標的股票范圍由90只擴大至278只,數量增加2倍多。據統計,擴容后兩個月,新增標的股票的累計融資買入額為223億元,累計融券賣出額僅為46億元,前者是后者的4.85倍。其中累計融資買入額超過1億元的股票有77只,而累計融券賣出額超過1億元的股票僅有9只。可見,標的股票擴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擴大賣空”,買空力量也得到了加強,而且可能超過賣空的力量。
三是證券公司可供融出的券源有限,客觀上限制了融券規模。以擴容前278只標的股票為例,截至2013年1月22日,74家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中,共有54家開展了融券業務,可用于出借的股票總數約為9.3億股,市值約為86億元,只占同口徑標的股票流通市值的0.07%;20家證券公司沒有準備可供融券業務的券源,也沒有投資者進行融券交易。在開展融券業務的54家證券公司中,19家證券公司各有超過100只的股票用于出借,總市值約為82億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95%;8家證券公司用于出借的股票介于10只到100只之間,總市值約為3.3億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4%;27家證券公司用于出借的股票小于10只,總市值約為0.7億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1%。
目前,共有43家證券公司尚余6.3億股未出借,市值約為52億元,只占全部標的股票流通市值的0.04%,由于規模不大,對市場不會產生較大的賣空影響。標的股票擴容后,由于擴容剛剛起步,許多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時間也不長,新增標的股票可用于出借的實際數量并不多,短期內融券規模不會大幅增加。
四是股票融券賣空主要取決于上市公司股價與其基本面是否脫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所處行業的發展潛力等基本面情況是決定股價的主要因素,融券做空機制不會改變股價的長期走勢。當前,我國A股市場仍然處于估值較低的水平,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僅為11倍左右。加上最近市場走勢轉暖,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上市公司業績也普遍轉好,市場做空空間并不大。 (朱寶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