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外企操縱面板價格被罰3.5億
中國首次在反壟斷領域對境外企業“開刀”。
昨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因在2001年至2006年之間,韓國三星、LG,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企業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上述6家企業被處以包括責令退還、沒收和罰款總金額3.53億元。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3.53億元的經濟制裁總額中,包括沒收3675萬元,向國內彩電商退還多付價款1.72億元,罰款1.44億元,其中三星和LG兩家韓國企業處罰金額最高,分別為1.01億元和1.18億元。
中新網昨日援引三星的回應稱,三星尊重中國官方的決定,不會就此上訴,并表示從2005年末,三星就已經中斷了相關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處罰依據并非《反壟斷法》,而是采用了《價格法》,國家發改委稱6家企業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規定。中國《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1日實施,其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由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以及國家發改委分別負責,其中國家發改委負責查處價格壟斷行為。
專注反壟斷法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戴健民向早報記者表示,如果參照《反壟斷法》,上述企業屬于達成壟斷協議中的固定商品價格,“但這是發生在2008年前,所以適用于《價格法》。” 戴健民認為,此次處罰更多的是向外界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即中國反壟斷機構的執法意識在提升。
“晶體會議”共召開53次
國家發改委稱,早在2006年12月就已收到多次舉報,反映從2001年起,上述6家企業聯手操縱液晶面板價格。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在2001年至2006年間,6家企業在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共召開53次“晶體”會議,會議輪流承辦,基本每月召開一次,“針對全球市場交換液晶面板市場信息,協商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涉案企業依據晶體會議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有關信息,操縱了液晶面板市場價格。”
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6年,面板成本占彩電生產成本的80%左右,近年來回落至70%。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就指出,從2003年開始,幾家面板企業產品價格漲跌的幅度、頻率和時間就開始高度趨同,2004年開始,中國對液晶面板需求開始大幅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生產能力,到2008年,中國已經是全球液晶面板的最大采購基地。
國家發改委稱,上述6家企業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涉案液晶面板數量共514.62萬片,其中LG以192.7萬片居首,其次是奇美156.89萬片。
盡管6家企業的行為涉嫌價格壟斷,但國家發改委并未按照《反壟斷法》來處罰,而是依照《價格法》。國家發改委解釋稱,因為違法行為發生時,《反壟斷法》并未頒布,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以及在新舊法間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依據《價格法》對此案進行了定性處罰。
參照《價格法》來進行處罰,這也決定了此案的處罰金額力度偏小,因為其罰款基數是上述企業的違法所得,而非反壟斷法中的企業銷售額。“另外這些企業都有自首情節,因此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從輕處罰,罰款數額相對較輕。”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事實上,在國家發改委處罰上述6家企業前,歐盟等其他地區已經就此事做出處罰,且力度遠大于中國。
早在2010年12月,歐盟就對該6家企業處以總計6.49億歐元的罰款,其中奇美受罰3億歐元,三星因揭發該價格聯盟而免于受罰。之后,韓國和美國也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對此案進行處罰。
三星的聲明中也指出,中國受罰案件與歐洲、美國、韓國等反壟斷機構的調查案件相同,并稱在去年9月確認了相關事實,“從2005年末,三星已經中斷了相關的行為,構造了守法經營體系并嚴格實施,為實現守法經營,構筑全球公平競爭的環境將作出積極的努力。”
友達率先“自首”
國家發改委稱,本案的調查過程是復雜和曲折的,證據的提取難度很大,利用持續的反壟斷調查壓力和寬大政策,迫使企業前來自首,同時也表示,最早調查此案的美國監管機構從調查到宣布處罰歷時近6年時間。
中新網稱,在2006年12月收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和國內主要彩電企業的舉報材料后,國家發改委隨即展開調查,但起初進展并不順利,因為在缺乏具體法律和執行機構的情況下,這些面板企業并不認為中國政府會動真格。
但隨著《反壟斷法》的出臺,從2011年底開始,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共派出了55個調查組,近500人次,展開密集調查,臺灣友達在受到歐美重罰后率先松動,主動報告了2001年至2006年間與其他5家企業一同參與的反壟斷行為。
臺灣友達因此也免去了罰款。
在向中國大陸彩電企業退還多付價款后,上述6家面板企業還承諾將遵守中國法律,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并承諾將盡最大努力向中國大陸彩電企業公平供貨,向所有客戶提供同等的高端產品、新技術產品采購機會,并承諾對中國大陸彩電企業內銷電視提供的面板無償保修服務期限由18個月延長到36個月。
郝亞斌稱,僅延長保修期一項,就可讓中國大陸彩電企業每年節約成本3.95億元。
國家發改委還稱,將進一步加大反價格壟斷工作力度,研究細化反價格壟斷相關規定,出臺相關行業指南,進一步明確市場競爭規則,引導經營者自覺守法經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