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股市為何“牛”不起來
4月11日,上證綜指報收2308.93點,小幅上漲0.13%。然而回首2012年一季度的股市,卻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今年前兩月上證綜指一路上升,從1月初2160點左右,一路攀升至2400點左右。誰料,到3月中上旬,A股見頂下行,上證綜指從2400點左右又一路下行至2240點左右。從股指看,一季度A股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
對經濟預期擔憂加深導致股市下行
有許多投資者不解 中國的經濟增速再慢也有8%左右的增長,比眾多發達國家的增長還快,為何股市還是“牛”不起來?
雖然多數上市公司保持盈利,但也有不少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如上年。從已公布的2011年業績來看,有六成多上市公司去年業績增長,六成多上市公司增速放緩,主要板塊喜憂參半。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它的行情更多的反映的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不僅僅是對過去經濟基本面的反映。”興業證券相關人士分析。
年初股市慢慢拉升,與投資者對2012年調控的經濟政策可能放寬松的預期有關。隨著通脹水平降低,央行下調準備金率的舉措出臺,投資者確信貨幣政策可能松動,市場進入者明顯增加,市場人氣恢復。但是,到了3月,當房地產調控還將繼續的信號釋放后,人們對宏觀經濟預期的擔憂開始加深。
“房地產調控如果沒有松動,建材等一系列的行業可能受到影響;小企業PMI指數并不樂觀,表明內需拉動并不強勁;加上一季度企業業績可能不理想,油價上漲太快,這些都加深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擔憂,這些都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證券資深人士分析。
經濟增長的困難程度被夸大了
不過,大多數受訪專家認為,這種擔憂有些過度。
首批10家上市公司4月10日公布了2012年一季報,其中7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家下降、2家虧損。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已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的542家上市公司中,“預喜”比例為58.35%,略低于上年。
分析人士說,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出盈利下調風險。不過,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為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提供新動力。報喜公司中,預增比例較大的行業,包括醫藥、保健、農林牧漁、飲料等,均屬大消費行業。此外,節能環保行業公司增幅也較為可觀。
經濟增長的困難程度顯然被夸大了。“說今年最困難有些夸張,現在我們一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部分就超過過去多少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這樣的財力是不能說困難的,對經濟增速的適當下調也不值得擔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許定波說。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華生也認為,中國經濟的確面臨下行的趨勢,但增速的放緩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我本人對宏觀經濟還是比較樂觀,我認為,二季度可能企穩,三季度將會有較快的增長。”華生說。
市場盤整與“政策市”弱化有關
股市一時難以大漲,并持續盤整,與市場本身日趨成熟也有關聯。
眼下的市場,與過去的市場不盡相同。過去是單邊市,一漲一路漲,一跌一路跌,大起大落。而投資者只有從上漲中獲取收益。
興業證券分析師分析認為,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近20年的單邊市場,變成了雙邊市場。投資者不僅可以從上漲中獲取收益,也可能從下跌中取得收益。雖然現在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量能還不是太大,但做空的反向操作,的確多了一種選擇。曾經投資者都希望股市漲,而現在,自然有一部分人不希望股市漲,并從下跌中賺錢。在這種博弈中,使股市的上漲受到了牽制,股市的下跌也受到了抑制,這樣,大起大落的行情可能會減少,一系列新的盈利模式開始產生。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框架要發生改變,不能再單一沿用買便宜股、買小盤股、走短線賺差價的套路。因此有專家建議:除非股民個人能力超強,更多的個人投資者應該把錢交給專業機構來運作。
市場的盤整與“政策市”弱化也有關聯。過去的股市,一個政令出臺,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反響,或是暴漲、或是暴跌。但是,現在的市場參與者變得更加成熟,不再會輕易地受到政策的誘惑,這也是股市盤整的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