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AAA占比虛高 評級通脹難題待解
我國信用評級AAA占比虛高,一直以來飽受市場詬病。而在2013年上半年,隨著債券融資渠道越來越受重視,評級“通脹”的現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統計,上半年共有103家發債企業主體評級被上調,16家發債企業主體評級被上調為AAA,其中二季度達12家。目前國內AAA企業已達295家,占比12.48%。
盡管部分觀點認為,相對來說國內發債企業均屬優質企業,高級別占比應屬正常。評級機構專家指出,銀行間債市已發展多年,發債主體漸趨多元化,級別理應不斷下移,形成更有區分度的合理分布。然而,實際情況是上調頻繁、AAA比重越來越大,目前AA級已基本淪為投機級,AA+級已屬于較差的投資級?!癆AA”比重虛高現象需要引起監管層重視。
AAA級別是信用評級中的最高級別,通常只有極少數優質發債企業才能獲此級別。從國外情況來看,以穆迪為例,截至2013年7月,穆迪在北美市場的2357家工商企業評級主體中,只有6家企業主體擁有AAA級別,占比為0.25%。在亞洲國家中,日本評級機構JCR所評發債企業中AAA級別占比大約在2.22%。
相較之下,我國發債企業AAA級別12.48%的占比顯然過高,評級虛高、評級機構公信力不足已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風險之一。例如,湖南高速2012年審計被曝資金違規,卻仍獲得了AA+的較高評級,而今年6月更是進一步上調為AAA。河南投資集團去年被曝高層連續落馬,卻在今年4月獲得AA+評級,6月再次上調至AAA。
企業信用資質有限,卻獲得AAA評級,中國信用評級怎么了?中債資信研究開發部副總經理陳代娣表示,我國評級行業尚處于謀求生存階段,在發行人付費模式下處于弱勢地位,在發行主體相對強勢和自身短期利益的驅動下,評級機構往往降低評級標準,容易產生“以級定價、以價定級”等不規范行為。
評級“通脹”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擔憂。分析人士稱,企業過度集中在高信用等級中,級別區分度不夠,尤其是目前的AAA級別企業甚至可以分出三、差別,這就會使評級對于投資者風險評價的參考價值大大降低。
“級別虛高現象使信用評級本身無法充分發揮風險揭示的作用,給債券市場和金融體系帶來較大的系統性風險隱患?!标惔氛f,從國外來看,國際評級機構對結構融資產品的虛高級別是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央行此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對評級業面臨的問題非常重視,提出要構建更加審慎的信用評級體系。央行指出,下一步將提高信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透明度和評級質量,提升服務能力和競爭力;培育市場,完善信用評級機構準入退出、行業標準、業務監管、違約率檢驗等制度,強化市場規則和市場紀律。
上海新世紀資信總裁朱榮恩表示,在國際影響下,目前評級監管正在加強并逐步融入國際監管框架。雖然相關監管舉措從短期看會給評級機構帶來成本的增加,但從長遠看應該能使評級機構獲益,并通過各微觀主體的發展帶動整個評級行業的發展壯大。(高立、李延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