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上市步伐臨近 中金所多舉措防范風險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重大創新品種,國債期貨上市的步伐日益臨近。據了解,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按照“加強風險管理、服務現貨市場、促進功能發揮”原則,在風險防范措施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據悉,為做到功能發揮與風險防范并重,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中金所借鑒股指期貨運維經驗,結合國債期貨產品特性,借鑒國際和我國試點期間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規則制度體系,主要包括國債期貨交易、結算、交割、風險控制及金融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該體系突出了風險控制核心,強化了交易保證金、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漲跌停板、持倉限額、大戶持倉報告、強行平倉、強制減倉等風險管理制度。
日前,在第五屆申銀萬國衍生品論壇上,中金所國債期貨開發小組副組長王瑋博士闡述了國債期貨的風險管理制度設計。他指出,國債期貨在風險管理制度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防范利率風險、系統風險、交割期間逼倉的特有風險及操作性的風險。
一是價格漲跌停板制度。王瑋指出,債券市場的價格波動的特性跟其他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不一樣。在合約設計方面考量了從06年初到現在的一些交易數據,確定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2%,基本上可以極大地覆蓋風險事件。
二是最低交易保證金水平。根據過去幾年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日波動率的數據測算,充分考慮債券市場的波動性和參與者結構特點,最低交易保證金設為2%,覆蓋1個漲跌停板。國際市場上5年期國債期貨保證金水平低于1.5%,設置2%足以覆蓋風險。
三是持倉限額制度。在持倉限額的限制里借鑒了商品金額的成功經驗,越臨近交割月份持倉限額會逐步下降。還制定了會員限倉制度和客戶限倉制度,單個會員和單個會員下面的客戶市場持倉均不能超過一定比例。王瑋表示,希望通過降低持倉數量的方式來降低整個市場的風險,防范單個會員客戶通過大量持倉來操縱市場。
四是采用實物交割方式。目前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國債期貨采用的是實物交割制度。國債期貨的整個實物交割流程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交割月的第一個交割日至最后交易日的前一個交易日,采用的是滾動交割,買方和賣方提出交割申請,按照“申報時間優先”原則選取買方和賣方進入交割。第二個階段是最后交易日采用集中交割,最后交易日未平倉合約自動進入交割程序。
五是違約處理的整體思路。“有人說由于疏忽不小心進到了最后交割日,但是又沒有準備相應的券怎么辦呢?為了防范這種風險,也為了防止有人惡意移倉就給了市場一個逃生倉,通過違約的方式處理。”王瑋表示,一旦違約,最后交割月交易所會收取所交納4%的保證金作為罰金和補償金,補償金作為違約方支付給守約方的經濟補償,以彌補守約方在現券市場上買入債券或賣出債券的損失。
“通過這種渠道也就規避了市場可能出現的惡意移倉行為。放寬可交割債券的范圍、違約處理的緊急思路、逐級提高保證金、逐級降低持倉限額等種種措施,都是為了防范市場被人操控”,王瑋稱。(董錚錚)
相關新聞
更多>>